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机械采油 是石油开采过程中主要采油方式。 目前,机械采油的主要设备设施是 抽油机、抽油泵、油管杆。油管、 抽油杆作为油井生产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使用量大, 费用成本高,油管的管理水平直接 影响着作业施工及质量,进而影响 到采油厂的原油生产。
原有管理模式存在不足
近年来,滨南准备大队在油管 管理上探索实施了油管分矿区、分 年限等寿命管理模式。油管按矿区 分开管理,各矿区的油管在生产使 用过程中不混用,重点区块如“腐 蚀井区块”、“偏磨井区块”等 再分类管理。各矿区的油管生产使 用过程中在按“梯次使用”原则管 理,将各矿区油管分为1年期、2~3 年期、3年以上期等三个级别,单井 油管使用年限不混用。油管使用寿 命采用“等寿命使用”原则。按照 “24个月以上役龄较长油管投放浅井 使用、24个月以内役龄较新油管主 要用于较深井、压裂、措施等高压 特殊工序井使用”的原则,分类别 进行油管更换,把年限短的管杆派 送到高腐蚀、易偏磨等井况恶劣的 区块,而年限长的管杆则安置到环 境相对较好的区块。实施分矿区、 分年限等寿命管理模式,对细化油 管的修复,提高油管的质量管理水 平,降低不合理成本,延长油井的 免修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 在实施分矿区、分年限等寿命管理 模式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分矿区、分年限管理只能借助在 油管指定部位刷涂不同颜色的漆进 行区别。如四个矿的漆色分别为: 红、黄、白、绿。1年期的在接箍以 下20~30cm处刷2圈,2~3年期在接 箍以下20~30cm处刷1圈,3年期以上 的在接箍上刷漆,不合格的用蓝漆 涂刷。这种模式给油管的管理带来 诸多不便,只要在某一环节出现纰 漏,必将导致管理上的混乱。 为了对各矿区的油管进行精细分 类,就需要建存放管架。目前在油 管修复区建成26个管料架仍不能满足 生产修复过程中的精细分类。 油管从新产品、使用到最后报废 的管理过程均采用做好台帐,录入 微机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程度 还处在初级阶段,不能正真对每一 根油管的使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 踪管理。
“户籍式”信息化管理
信息建立 为每一根在用的油管 建立“户籍式”信息,通过使用打 标机在油管管体规定部位打上永久 性可识别的钢号,钢号编码规则如 下:
管材信息编码采用汉语拼音字头 加数字的形式,共18位(如图1)。 编码分7个部分,分别表示: BN—滨南采油厂,NK—采油n矿(n 为数字1~4,表示采油厂4个矿), Y或S—油井管或水井管 (以后还 有可能加入抽油杆C、钻杆Z、隔热 管R及井下工具等),01—管材规 格(用01、02、03……表示),P 或H—平式油管或加厚油管,ZC或 H Y—油井或水井管材的类型(油 井:正常ZC、倒角DJ、内衬NC、尾管WG等;水井:环氧HY、纳米NM、 氮化DH、镀锌DX、玻璃钢BL等), 11010001—前4位数表示管材投入使 用的年限为2011年1月,后4位为该 年月使用的第1根管材的序列号。
油管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既存 在金属之间的摩擦、碰撞,又存在井 内流体的腐蚀侵袭,同时也存在胶质 沥青质等物质的沾着覆盖问题,因此 油管的身份标识采用清晰、易识别的 编码模式。为了保证识别率和打标速 度,可采用点针打标技术,用“二维 码”和“字符”标识油管身份信息的 模式。在油管打标的同时,将油管初 始身份信息加载到“油管身份信息数 据库”中。
建立数据库 油管管体打上永 久性编码后,油管管理和使用单位 通过编码识别系统对每根油管“户 籍式”信息的识别采集,并实时通 过局域网传输到油管管理信息库 中。油管信息库数据应能反映油管 身份信息、使用状态、使用区块 (井号)、生产管柱所处位置以及 生产过程中使用天数的累加信息 等。这些信息的日报、旬报、月 报、季报、年度报表可通过报表生 产系统以电子表格的形式从数据库 中导出。
数据库的使用与维护 油管 “户籍式”信息管理数据库的服务 器设在油管管理单位(部门),使 用单位、管理单位通过局域网联 接。油管“户籍式”信息管理系统 由油管管理单位(部门)进行全面 负责管理。油管使用单位(作业 队)负责对油管下入井中信息采集 上报;油管厂清洗班对回收回来的 油管进行信息采集上报(油管清洗 后进行信息采集);油管修复线每 道工序实时检测油管的修复状态并 进行信息采集录入;通排班组对当 天修复合格和不合格产品信息进行 采集汇总上报;发放班对油管发放 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录入。等寿命办 公室对各单位(部门)录入的信息 进行核对汇总,并负责对油管“户 籍式”信息管理数据库进行维护。
整个数据库中各子系统设置权限门 槛,一级用户为油管管理单位(部 门),可查阅所有资料;二级用户 为厂领导及相关科室部门,可查阅 相关报表,调阅某些历史数据;三 级用户为作业队及油管修复过程中 班组(工序)负责油管信息的采集 录入。
数据动态信息分析管理 利用 “油管身份信息数据库”中的油水 井及作业数据,辅助油水井的作业 设计。对作业效果进行跟踪,主要 内容是产量、生产周期、机采效率 和效果评价,与采油厂开展的“作 业井效果分析例会”一致。建立 “一井一策”管理卡,依据施工目 的,作业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解 决的方法等,填写该井管材、工具 的使用情况,并按不同区块、不同 井类分别建档。新井管理方面, 因为没有原始资料作参考,要重点 跟踪,结合区块掌握第一手数据, 为以后的作业使用管杆提供依据。 对于腐蚀、偏磨等复杂井的管理, 要认真分析,结合原有资料和作业 实际情况,给相关部门提出建议, 按有关部门制定的方案,发放管材 和工具。热采井按周期记录用料情 况,特殊井重点关注,提供数据资 料进行分析。对普通井的管理要做 到及时发现新问题,并对相应问题 联系相关部门及时协商解决。同时 做好定期或不定期的回访、跟踪工 作,便于日后的跟踪管理。
制约瓶颈 制约油管“户籍式” 信息化管理最大的瓶颈所在是油管 管体编码信息的识别与采集工作。 由于管体上所打编码采用针型点阵 模式打标。油管在使用回收清洗后 如不能将打标处彻底清洗干净,编 码信息识别与采集工作就不能确保 百分之百的可靠。油管“户籍式” 信息化管理运行就受到制约。
油管“户籍式”信息化管理是油 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 油管编码信息的标识、识别与采集工 作的可靠实现,必将实现油管信息化 的管理,从而为实现数字化油田、信 息化油田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