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技术装备

新技术让油田青春长驻

时间:2013-10-30 14:00 来源: 作者:wangyunjian

世界上一些大油田,因未找到更好的长寿“药”,只能维持20至30年,便迅速衰老或死亡。日前胜利油田传出捷报: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三次采油技术——二元复合驱油技术获得突破,三年多时间,已将试验区快的采收率提高了4.9%。

目前该技术已经通过中石化油田开发重大先导试验专家组检查验收。二元复合驱油技术已在胜利油田创造多个生产奇迹,如果在其他油田得到推广,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石油生产量。 

新“药方”:二元复合驱油技术

油田“驻颜长寿”靠什么?毫无疑问,靠核心技术。胜利油田石油科技人员开发的二元复合驱油技术,能将躲藏起来的黑色“血液”,强行“洗”出来。而过去,靠水驱方法,只能“挤”出35%之多。

聚合物“洗”油过程,犹如洗衣服一样,沾有油污的衣服仅用清水,无论怎样揉搓,也难能洗干净。只有加入特效洗衣粉,才能洗掉油污。二元复合体系中,加入的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就类似洗衣粉。

新技术就是把石油磺酸盐和表面活性剂助剂与聚合物二类化学药剂,按不同的比例配方混合注入地下。它有强力的洗油作用。在地下,聚合物与活动性剂配合很“友好”,聚合物将这种“特效洗衣粉”携带到油层深部,表面活性剂则“放开手脚”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毛细管数,与聚合物“携手合作”将原来不参与流动、躲在岩石缩凹角、孔隙盲端中的原油以及紧贴在岩石表面的油膜撕扯(拽)而弹出、强洗而脱离出来,随着驱替液“赶”到油井底部而被采出。

就孤东油田来说,有人曾做过计算:采收率如果能提高1%,就相当于孤东油田一年多的产量;如果提高5%,就相当于5年的总产量,这等于找到了一个五千万吨级的大油田;如果能提高10%,就等于找到了两个这样的大油田。而二元复合驱油技术,能提高采收率12%以上,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探寻化学驱油新技术

胜利油田三次采油技术,走过了40年风雨历程。聚合物驱油技术的成熟完善,是胜利油田化学驱三次采油发展史上的第一个传奇。作为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中的一种,聚合物驱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备受争议,而目前,它已经以简单、经济、成熟的优势,赢得了开发工作者的青睐。

化学驱油,就是通过注入地下的化学剂与油藏流体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将地下石油更有效地“解放”出来,这必然对地层温度、地层水矿化度等指标都有一定要求。虽然聚合物驱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胜利油田地层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原油黏度高、大孔道发育……诸项指标都非常特殊,业内权威人士曾就此断言: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大规模化学驱油,无疑是挑战三次采油技术的极限。

确实,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不是万能的,聚合物驱油技术也不例外。实施聚合物驱后的油藏采收率一般达到40%~50%,仍有一半左右的剩余油残留在地下。这就意味着,胜利油田面对实施聚合物驱后仍达3亿吨的剩余储量,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更为高效的驱油体系。于是,“十五”期间,“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二元复合驱进入技术人员的视野。此前,曾经胜利实施过我国第一个“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碱”的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但无碱体系的二元复合驱更适合胜利油田。

2003年2月,中国石化审时度势,启动了“孤东油田七区西南部Ng54-61层二元复合驱油先导试验”,成为从室内试验走向矿场实验的转折点。当时,困扰胜利人乃至石油界的一个难题是:如何仅靠表面活性剂,使油水界面张力再下降4个数量级达到0.001毫牛/米,把残余油“强洗”出来。

作为二元复合驱研究的先行者,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

在经过几次“碰运气”失败后,技术人员认识到,必须从基础研究做起,明晰分子构效关系,搞清驱油增效机制。于是,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如何作用、表面活性剂与原油如何作用、表面活性剂中的主剂与助剂如何作用等一系列研究相继展开。经过大量的研究,以胜利系列石油磺酸盐产品为主剂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终于浮出水面。

摸着石头过河

2003年9月,孤东油田七区西南部Ng54-61层二元复合驱试验区开始注入前置聚合物段塞,标志着胜利油田作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创新者,使二元复合驱进入“真枪实弹”的矿场试验阶段。一经试验就出现了降水增油现象。

然而试验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顺利。开始注入活性剂后,注入很不正常,磺酸盐设计注入浓度4500mg/L,而实际却因其粘度高,注入过程隔膜泵出口压力脉动大,造成隔膜泵频繁故障,注入浓度只达到2500mg/L。且磺酸盐与聚合物混合不均匀,流量计波动大、读数偏高,无法实现方案设计的要求。现场混合体系检测数据显示:界面张力远比方案高,给试验效果打了很大的折扣。原来该试验所设计设备工艺流程均为第一次,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完全靠“摸着石头过河”。而这些设备明显“水土不服”。技术人员采取了换隔膜,给磺酸盐加热等措施,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这样一拖就是三个月。

怎么办?查阅了有关资料,请教了专家教授,孤东采油厂三采中心的技术人员大胆提出了改造方案,决定用耐压高、抗腐蚀的螺杆泵取而代之。同时增加多级离心泵掺水伴输,再设计增加两级静态混合器和一段口径500毫米的不锈钢管线,使磺酸盐注入量达到设计要求并与聚合物充分混合。改造获得了成功,技术人员的这块“心病”如抽丝一样化解了。试验就此进入了正常的轨道。

到了2005年3月,试验区产量上到了60吨以上。当产量一直在90吨左右徘徊时,又将注聚浓度上调整到2200mg/L,提高了复合驱油体系携带能力和驱油效果。

胜利油田的“杀手锏”

经过三年多的试验,先导试验体现了不同于聚合物驱的优势:一是复配体系洗油作用明显;二是吸水、产油剖面得到有效改善;三是原油物性变化幅度较大;四是原油产量成倍增加。

三年多来,该试验区产量节节攀升,由2004年试验前的34.5吨到2006年突破200吨大关,最高日产量达222.9吨。到2007年12月底,试验区累积增油14.78万吨,提高采收率5.0%,占见效井数的55%,中心井见效率100%,产油量占整个试验区的89%,“药效”已持续了近三年的时间。

因为看好二元复合驱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孤东采油厂将该技术已经推广到其它产区,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如果成功推广,可以提高7至8个点的采收率,相当于新发现了一个五千万吨级新油田。”胜利油田地质院副院长李振泉说。

2007年,中石化新任总经理苏树林在胜利油田考察工作后,强调“应该下决心加快二元复合驱的研究步伐,尽快地把它变成工业化的生产手段。”专家称,二元复合驱油实施后的第3年至第8年间为见效高峰期,预计提高采收率提高12%以上。届时,将真正成为胜利油田的“杀手锏”。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网 世伟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伦贝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