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石油故事

羊皮筏子赛兵舰撑起水上大动脉

时间:2019-12-06 10:13 来源:

这张摄于七十年前的照片,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作者搜寻了数年也没有找到比此照更清晰、更与环境相贴切的照片。照片是已故科学院院士、玉门油矿老油人童宪章的女儿童华育收藏的,那么也一定是酷爱摄影的童宪章的作品。几乎占据了半壁的羊皮筏子真实地呈现出乡土民俗风貌,饱经沧桑的黄河筏工手持划桨背靠浮冰漂流的黄河,加上河边停泊的皮筏,远山疏林,一派古拙自然的画面。只是筏工前后的两位着装现代的青年拉近了时间的距离。这两位年轻人应是童宪章在玉门油矿地质室的同事,揣测童宪章或觉得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出古老与现代对比的艺术效果。
 
羊皮筏子是黄河上特有的水上运输工具,千百年来在贫穷落后物资奇乏的西北,惟有羊皮筏子能够让人焕发出逆天的智慧,承载起西北人跨越黄河天堑的梦想。七十年前的抗日烽火中,这种梦想又让玉门油矿总经理孙越崎再一次演绎出夺目的光彩。
 
玉门油矿喷出了原油,炼出了汽油,大后方的人们都欢欣鼓舞,但怎样从戈壁荒原上运出来,很少有人去思考。用汽车运吧,圈外人想得很简单,可孙越崎从生产出汽油那天起便被运输所困扰。为什么?从老君庙到重庆2500公里,来回就是5000公里,要消耗多少汽油在路上啊!炼厂厂长、抗战胜利后开创台湾石油工业新猷的金开英晚年回忆说:“运油的大卡车在往返的路上会消耗掉所载油量的三分之二,所以,假设运三桶油出去,到重庆便只能留下一桶。”
 
运输线上汽油消耗太大的事情让孙越崎头疼不已,虽是战时洋油断绝,生产不计成本,但万般辛苦生产的汽油没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上,还是令他焦虑不安。到企业第一线的领导者必有收获。总经理孙越崎不坐飞机坚持坐汽车到玉门,在经过兰州时他看到黄河中的皮筏子,智慧闪现:若是将羊皮筏子搬到嘉陵江上,汽油从老君庙运到四川广元上筏,再水运到重庆可节省700公里的路程,汽油消耗岂不大大较少?大实业家的气魄让他说干就干。他找到兰州市政府商议,以求获得支持。然后又找到兰州皮筏行最有权威的筏户老板王信臣,聘请他主持皮筏运油事宜。
 
王信臣带两个筏工和400只羊皮囊,坐卡车到广元,与运输处处长张心田共同设计了一种360只羊皮囊做成的羊皮筏子,这种超级羊皮筏先由36只羊皮囊编成一只小筏,再用这样的十只小筏组编成一只大筏。试航装运了五只53加仑的油桶,约汽油1000余公升。用黄河上的羊皮筏运汽油,这对以木船为唯一水上工具的嘉陵江沿岸民众是个怪异的事情,像看滑稽戏似的追看羊皮筏试航,还编了首顺口溜:“油矿局,瞎胡干,羊皮筏子当兵舰”。王信臣不信邪,与两位筏工小心驾驶,经一个月的漂航安全到达重庆,试航成功。于是,孙越崎批准张心田在兰州购置了2000只羊皮囊,运到广元做成五只大皮筏,每只筏可装53加仑的油桶168只,约24吨。每筏有筏工四人驾驶,前后各二。这5船20人便组成了由油矿局运输处直接领导的皮筏“水上运输队”。
 
皮筏运输队于1942年11月正式运营。油品运到广元上筏,经涪江、嘉陵江,计十五日到重庆,全程940公里。羊皮筏子运输队首航抵达重庆,轰动了山城,山城民众涌到码头像迎接英雄一样欢迎运输队的到来。油矿局举行盛大的庆祝大会,庆祝水运汽油的成功。那句“羊皮筏子当军舰”改为“羊皮筏子赛军舰”,从此流传在大后方,成为抗战时期艰苦岁月的时代记忆。
 
但用羊皮筏子开辟的水上运输并没有解决运输途中消耗汽油的根本问题。为了减少油矿局的损失,又可改善因油矿内储能力弱而减产的现状,提高产量,孙越崎想了个办法:让购油单位自行带车到油矿提油。此法无需笔者赘述,引一段当年油矿局的情况反映便可知孙总的办法高超:
 
“抗战军兴,海疆封锁,外油几频断绝。本局营业蒸蒸,乃一时之特殊现象。因供求之极端失衡,各界用户迫切需要,不得不跋涉荒凉前来接洽,面交上级机关之函电,亦带恳求之意,油款先付或后付情皆自甘,数量更不计较,只要有油可给,即可满足。他着提运之车,盛油之桶,莫不用户自理,无须我方预售。”
 
玉门汽油作为战略物资抗战时期绝大部分是供西北陕甘的军队和后方机关,提油车自理不成问题,也减轻了油矿的压力。至于煤油、柴油等民用品的销售,孙越崎又有“商人推销,自由竞争”的办法应对。这样,水上运输的作用便逐渐减弱,至1945年11月,羊皮筏子运输石油的工作就停止了。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网 世伟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伦贝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