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5月,会战指挥部根据会战的需要成立生产办公室,后出任石油部部长的宋振明任主任,统一指挥调度各部门的生产建设工作。生产办公室针对八个专业任命了八个总工程师:规划总工程师刘树人,总地质师闵豫,钻井总工程师王炳诚,基建总工程师张家骐,水电总工程师史久光,采油总工程师李虞庚,机械总工程师王彦达,总会计师陈泽奎。这就是大庆会战著名的“八大工程师”,其中七位来自玉门油田。
大庆会战的八大工程师
张家骐还兼任第五设计院副院长。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年10月的一天,宋振明忽然通知他下放到第五设计院工作,报到后方知总部对设计院工作不满意,要整顿班子。11月,他被任命为新班子的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和生产办公室主任,实际上成为第五设计院设计工作的总负责人。
梧桐有凤鸣而傲林,杰出的人物即使在习以为常的环境下也会创造就出意料不到的成就。设计院原有设计程序是一项工程的设计由主体专业室与配合专业室分开进行,配合室按照要求设计完成后一交了事,主体专业室再做统筹修改,致使因设计有误相互扯皮的事不断,严重影响进度。张家骐上任后重组设计程序,将工程主体设计与配合设计人员组合在一起,共同完成设计任务,设计进度与质量获得立竿见影的提高。他上任的当月开展1962年上半年工程设计会战(每年会战从4月1日开始新的计划),次年2月基本完成任务,至7月,完成了1963年至1964年度的全部设计,距年度会战结束还有八个月,从此第五设计院的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油田建设设计由滞后一跃成为会战指挥部领导最放心的工作,他们心中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年度会战刚过去四个月设计人员没项目干作了,张家骐将他们全都派到工程生产第一线,在工地帮助解决施工中的问题,直至工程完工后的试运投产,这个实践措施不但解决了图纸设计与现场施工间可能出现的矛盾,而且让设计人员清晰自己的设计能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他将这个措施写进他总结的五条《油田设计准则》。这个准则被石油部在全国推广,半个世纪的今天还发生着影响。年底,会战指挥部召开年终总评大会,对研究院和张家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大会结束后,研究院职工将张家骐抬起欢呼着将他抛到空中。1964年初,第五设计院改为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张家骐被任命为院长。非中共党员被任命正职,其意义是重大的,它不仅表明了大庆会战工委尊重科学的胸怀,而且也为参加会战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
创造中国式管道防腐技术
既然是设计研究院,就要有研究。张家骐亲自为研究院制订了原油脱水、管道防腐、油气混输、污水处理,以及油水井口装置小型化等十大研究课题,当然这也成为他自己的研究方向。
大庆油田虽然地处松辽平原,但它所在的萨尔图区域却是严重的盐碱化土壤,它对油田直接的危害就是对输油管道的腐蚀,不仅提高了油田开发成本,而且阻碍油田的发展速度,因此管道防腐成为大庆油田建设重中之重的技术难题。
会战之初,管道防腐按照苏联“三、六、九”的技术标准,即以普通、加强、极加强三种规格,将沥青防腐各按三毫米、六毫米、九毫米厚度完成,然后外层包裹管道防腐专用牛皮纸。我国因为建国初生产的玻璃布较多且比牛皮纸便宜,便用玻璃布替代牛皮纸。1963年春,随着龙凤炼油厂一期工程安装的开展,油建指挥部组织建设了一条从萨尔图油库通往炼油厂的输油管道,管道完全按照苏联标准进行了防腐。1963年12月,炼油厂建成投产。大约到了1964年5月,也就是龙凤输油管道建成一年的时间,正在进行管道防腐研究的张家骐带领研究小组的科技人员背着铁锹沿管道挖坑检查腐蚀情况。挖开后吃惊地发现沥青层都流淌到管线的两侧,管线上半部只剩下玻璃布被底层的沥青沾在管子上。这明显是冬季热输造成的沥青流淌,苏联的这种防腐技术已经失去了防腐效用。
管线必须尽快进行新的防腐措施,否侧土壤的酸碱腐蚀作用很快就会侵蚀管线。随行的油建指挥部总工程师高俊凯着急地对张家骐说,我们已经建起沥青防腐作业线,这条管线亟待进行防腐,请你现在做出决定。张家骐明白时间的紧迫,他负有技术的决定权,但按照原有的苏联技术施工,一年后情况依旧,除了造成浪费又有什么意义呢?眼前的管道情况的确出乎他的意料,但玻璃布被底层沥青紧紧粘在管子上的情景蓦然给了他启发,他联想到钢筋混泥土结构就比单纯混泥土结构牢固,如果将玻璃布捆绑沥青层变成沥青与玻璃布结合的结构,不就解决既防腐又避免热输融化的问题了吗?他经过暂短的思考,当即决定,用多层薄沥青加多层玻璃布的新结构作防腐材料进行防腐。这虽然是张家骐现场暂短思考后的决定,却是他长期研究防腐技术的积累与升华。
龙凤输油管道用这种结构材料防腐,经过数年的挖坑检查,没有发生任何沥青流淌的事故,更不见管道被腐蚀。一种中国人创造的管道防腐新结构诞生了,这种技术迅速在国内各石油单位推广,至今仍在应用。如果在苏联,一定会将这个技术称作“张家骐管道防腐法”,但采访张家骐时,他只一谈而过。在大庆会战中,每个人都豪情满怀地为祖国奉献,将个人的成就融化在集体中,这是时代的荣耀。
中国油田联合站的诞生
在大庆会战前我国所开发油田的选油站、转油站、注水站、脱水站、变电站都是分散建站独立管理,随着大庆油田的建设迅速扩大,张家骐在做油田基建规划与施工中,对这种分散建设管理的模式产生了思考,首先是浪费,材料、资金、人员、时间都会因分散建设而额外增加,建成后更因分散而出现人员的臃肿和管理的不便,可如果把这些地面建设放到一起,问题岂不解决了?
就像人类需要记事与表达产生了文字一样,任何发明都是在实践中所思所想后诞生的。张家骐经过数月的思考,将想法与构思化为方案写入1963年油田基建规划。联合站的实施选在新开发的萨尔图北二区,建两座联合站的方案向会战指挥部和采油指挥部汇报后,得到了批准。最初设计是将转油站、脱水站、注水站摆在一起建设,建成投产后一切正常,但当时因是试验性的,并未称作联合站。1964年建变电站时,张家骐考虑到保证注水泵的供电质量和利用采油指挥部的锅炉取暖,将变电站设计在注水站旁。设计方案一出,采油与水电指挥部都表示赞同,建成后立即体现出省材料、省资金、省时间、省人力的优点。
经过两年的试验性建设,1965年,张家骐正式以联合站的技术名称设计建设了萨尔图南三区集选油、转油、注水、变电站在一起的大庆油田第一座联合站,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田联合站从此屹立在中国大地上。半个世纪的今天,联合站遍布全国,已成为油田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张家骐对会战杰出的贡献,1964年12月底,与王进喜一同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到北京出席大会。
1965年10月,大庆油田召开庆祝建成年产原油1000万吨规模大会,张家骐在会上发表了激情荡漾的讲话:“1957年在玉门油田建设12000瓦电站时,罗马尼亚专家组长老向我吹罗有四个油田,每个油田年产原油300万吨,共1200万吨,神气的了不得。现在我们已有千万吨的油田,也扬眉吐气了。不久就会有两个千万吨和五千万吨油田了,让我们欢呼吧!”
艰难有时志不灭
似乎张家骐人生的高潮就停止在了一千万吨规模庆祝大会上。1966年春,张家骐被调回总部生产办公室继续他的总工程师职务。他领导设计建设了新开发的南四区、南五区、杏一区、北三区四座半地下联合站。杏一区联合站刚刚建完投产,大庆陷入文革的混乱中,他被关入牛棚,没日没夜地写永远不被认可的交代检查,直到1969年初夏方放回家监督改造。后来方知,他是卷入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玉门油田“潜伏特务案”,头子就是会战规划总工程师刘树人,难怪如何交代检查都被说成不老实。真像令他落泪。
他到维修队干了两年泥瓦匠,1971年春大庆到抚顺的“八三”输油管道会战工程开工,又通知他到工程前线泡沫塑料保温工地做纯体力的劳动,直到年中方让他做油建技术工作。
虽然处境艰难,当1972年听到加拿大油田的联合站具有出合格的原油、合格的污水处理水、合格的伴生气脱出轻质油、合格的伴生气脱轻质油后的干气等四种产品技术后着急了,眼看西方石油科技大踏步前进,中国石油人决不能落伍。他尽其所能组织设计人员讨论研究加拿大的联合站技术,确定中国石油人自己的油田建设方向,提出“简化前头,完善后头,中间不开口,三脱三回收,出四种合格产品”的奋斗目标。忍住心中的压力,排除外界的干扰,张家骐在说不尽的艰难中带领科技人员攻关,最终实现了联合站出四种合格产品的目标,完成了追赶世界先进石油技术的任务。
1973年,国务院批准开发大庆喇嘛甸油田,新的会战再次开启。为完成紧迫的基建任务,油田革命委员会恢复了张家骐的基建总工程师的职务。此时他的一大家人还住在被迫迁居的一间半干打垒房子里。他搬到喇嘛甸前线,一住就是两年,直到年产1000万吨原油的油田建成。在他的带领下油田建设相继创新了热油洗井清蜡、出油管线保温、大型油罐密封输送等技术。更要记录的是,张家骐领导的联合站出四种合格产品的攻关成功,就是在喇嘛甸油田建设中完成的。1975年底,辽河曙光油田会战开始,59岁的张家骐又接受调令扛起行李卷来到了辽河之滨,再次开始了头顶蓝天脚踏荒原的生活。1977年7月会战结束,张家骐完成了规模宏大先进的曙一联合站和全油田配套工程的投产工作。此时距文革结束已经快一年时间,但不幸的是张家骐因为过分劳累,早在一年前便患了冠心病,出现过多次险情。辽河会战结束,他再也不能像以往一样到第一线指挥工作。
他要告别油田了。自1960年参加大庆会战,他参与建成了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以及辽河曙光四个油田,大庆产量达到5000万吨,全国一亿吨,完成了当年的心愿。他对自己的人生是满意的,所有生活的艰难都在理想实现的面前变得云淡风轻。1978年,张家骐调天津塘沽石油部石油工程技术研究所,任副所长兼总工程师。1986年退休,时年七十岁,为中国石油工业服务了42年。2016年12月27日,我国杰出的石油工程师张家骐仙逝,享寿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