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石油故事

大庆石油会战初期“五两保三餐”的真相

时间:2021-08-06 14:14 来源:

众所周知,在国民经济最困难的1960年,数万石油职工头顶青天脚踏荒原,饿着肚子展开了一场改变中国贫油命运的大会战。当时天灾人祸造成了全国性的饥荒,素有北大仓之称的东北地区未能幸免,城镇人口的粮食定量普遍下调。1960年初冬,石油大会战面临饥寒交迫的双重困难,一些干部职工对降低粮食定量很有意见,不满的牢骚怪话不绝于耳。主持大会战的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在11月8日这天召开全探区的电话会议,批评了个别人的错误认识,特别强调 “一切工作,一切斗争要服从国内形势。”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向坚持石油会战的职工讲明:“黑龙江省委关怀我们,这要告诉工人,地方上老百姓吃20多斤粮食,我们吃50多斤,为什么?为的是搞出油来,不是为了啥。” 可见,当时黑龙江省给予松辽石油会战职工的粮食供应,依然保持了相对较高的标准。

到了1961年初,蔓延的灾荒日益加剧,粮食供应不足的情况越发严重,一些会战职工因为营养不良患上了浮肿病,少部分人对既艰苦又繁重的石油会战丧失信心,不辞而别当了逃兵。鉴于石油会战面临崩溃的危险,1月10日石油工业部党组召开会议,重点研究稳定队伍坚持石油会战的议题。时任松辽石油会战领导小组组长的副部长康世恩汇报时谈及粮食问题,他说:“黑龙江省有一个统计,安达市(指大庆石油会战的探区)是本省最高的,平均每人有29斤,原因是照顾松辽大会战,所以定量偏高。例如省会哈尔滨平均只有26斤多,鹤岗、鸡西等煤矿平均只有28斤。所以人家(指黑龙江省)对安达是特别优待。但我们没有底子,所以有点吃不消。”文献中的这段记载清晰地表明,造成部分会战职工患浮肿病和逃离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副食品供应,肚子里没有油水。当时,承担钻井、基建等重体力劳动的人员虽然每人每月有40斤以上的粮食定量,但是依然感到肠胃亏空体力不支。劳动强度轻一些的采油工人的定量也没有低于30斤,仅是机关干部、科研人员和后勤职工的定量锐减到28斤。按人头平均计算,投身石油会战职工一日三餐的口粮依然能够保持在一斤以上。

既然如此,为什么以往的宣传报道大肆宣扬松辽石油会战是在“五两保三餐”、极度忍饥挨饿的情况下取得了打赢石油翻身仗的胜利。这种说法因何而来,有无事实根据,是宣传报道失真,还是另有隐情?带着这些不解的疑问,笔者采访了多位健在的老会战,根据他们口述的亲身经历,还原了扑朔迷离的事实真相。

水有源、树有根,“五两保三餐”的说法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但是有一个基本的事实必须澄清,在粮食供应最为短缺的时段,黑龙江省对石油会战职工的口粮供应标准重来没有降低到每人每月只有15斤的程度。情况恰恰相反,在全省粮食库存见底的情况下,黑龙江省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援了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据时任黑龙江省副省长陈剑飞撰文回忆:“由于自然灾害和决策的失误,我省的粮食已极度紧张。在这种情况下,省委还是顾全大局,决定由粮食部门每月调拨给大庆15万斤粮食。1961年初,参加石油会战的人员因为粮食缺乏,以野菜代食,出现了4000多名浮肿患者,事关重大。省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拨给大庆石油职工每人每月3斤黄豆。而当时省内的粮食供应已突破了人们常说的危险线。据当时对依安县富饶公社管理区的调查,这个区也有80%的人患浮肿病!”既然黑龙江省额外增加了粮食供应指标,为什么还会出现“五两保三餐”的窘迫?看来事情的缘由还要从石油会战自身的状况查找原因。

大家都知道,参加石油会战的职工多数来自大西北,那里本来就是生态环境恶劣的穷乡僻壤,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粮食产量也不高。全国性的灾荒袭来雪上加霜,滞留在农村的石油职工家属食不果腹,陆续开始了逃难性质的人口迁徙,纷纷拖儿带女到东北投奔有口粮供应的丈夫度荒年。尽管油田会战指挥部三令五申不准职工带家属住矿,但是行政命令管不住辘辘饥肠,无论怎么动员,仍然有一部分生活确有难处的家属坚决不同意返乡,她们看到东北的大草原有开荒种地的生机,宁可喝稀粥、吃野菜也要留下来自谋出路。结果可想而知,不请自来的家属和子女陡然增加了石油会战的口粮负担。那个时候国家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凡是农村户口的职工家属和子女没有随身移动的商品粮供应指标,一律吃本地的自产粮。多年来,在油田上广泛流传着“石油工人一声吼,找个老婆没户口”的顺口溜,这个户口是指有粮食定量供应指标的城镇居民户口。石油职工一旦娶了农村户口的媳妇,生下的子女也要随母亲落户。由此一来,造成了相当一部分石油职工一家两制,丈夫和老婆孩儿的吃粮待遇截然不同。黑龙江省在自身粮食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没有能力再为来矿的职工家属提供接济,唯一的办法就是一个职工的定量和来到油田的家人分摊。以定量标准最高的钻工为例,每个月45斤的粮食倘若一家三口人合用,平均每人每天五两便是常态。一些老会战回忆起当年经历的饥荒万千感慨,他们述说的“五两保三餐”,绝大部分发生在娶了农村户口媳妇的已婚职工家庭,并非是因为黑龙江省供给的粮食定量下降到了日均五两的底线。由于既往的宣传报道没有阐明前因后果,甚至夸大渲染,导致以讹传讹,以偏概全,让人们产生了曲解,误以为是黑龙江省给予松辽石油会战的粮食保障严重不足。还有一种情况纯是个人原因所致,一些没有家属子女的单身汉不适应计划用餐的新情况,前半个月手中有粮票多买多吃,后半个月粮票不足了只好减量。纵观石油会战的艰难岁月,“五两保三餐”确有其事,但并不是人人如此,天天吃五两粮食的普遍现象,仅是发生在一部分职工身上的短期困难。好在这种极端缺粮的情况持续时间并不长,从1960年冬到1961年秋得到了逐步缓解。

鉴于当时石油职工家属来矿的人数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石油会战工委因势利导,号召职工和家属在草原上从事农牧业生产,专门成立了职工家属政治工作部,组织有劳动能力的来矿家属大面积开荒种地,因此诞生了“五把铁锹闹革命”的典型经验,很快解决了农村户口家属和子女的口粮需求,又为石油会战提供了短缺的蔬菜和副食品供应,一举两得的春风化雨稳住了石油会战队伍,奏响了“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大庆凯歌。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网 世伟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伦贝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