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焦虑,是人对潜在挑战或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是一个人在面临不能控制的事件或情景时的一般反应。时下,一些企业家正处于这种状态。究其原因,与最近几年的热词互联网+密不可分。
互联网思维已延伸至各行业,人人都想拿来讲故事说创新。但做互联网+,做互联网+赚钱,就没那么容易了。试观互联网+盛行的近两年,赚得盆满钵满者有之,赔得一塌糊涂者也不少。这就难怪互联网+焦虑的存在,看别人赚钱,眼热心跳,自己该怎么做,又老虎吃天——无从下嘴。
事实是:互联网(移动)疯狂挑战传统产业。蚕食传统传媒业,颠覆传统零售业,沃尔玛等巨头被整得灰头土脸,对马云、刘强东等门口的“野蛮人”恨之入骨。互联网汹涌大潮大举进军金融业,“支付宝”、“余额宝”等,一年之内,电商不仅拿到消费者亿万以上的现金流量,还掌握了数以亿计的商业资源数据,令传统金融业措手不及,一脸尴尬、狼狈。
一个人是否落伍,要看他是否能跟上时尚。一家企业能否与时俱进,要看其是否有互联网+思维。随着政府的大力提倡,互联网+如火如荼地席卷几乎所有行业。通讯、图书、音乐、商品零售等发生了颠覆性变革。有些滞后的石油能源行业,包括颇具规模的石油装备制造业,也开始蠢蠢欲动。石油石化与互联网看似距离还远,但在诸多先锋领军者眼中,亦应积极探寻之间的关联与可能。于是,纷纷跻身其中,一时千帆并进,倒也热闹。
互联网商业变革的大势之下,仓促上马,披上互联网+的华丽外衣。然而,真正懂得其内核与实质的不多,徒有其表而已。结果根本“联网”不下去,项目半死不活地扔在那里……互联网+产生的弊端,迅疾在这个刚兴起不久的市场出现累积。e租宝事件,只不过是敲响一次警钟。没人知道,警钟何时还会响起!
分析互联网+的轨迹,往往以大肆圈地伊始,因规则不完善,导致后来的千疮百孔。专家由此建议:政府宜及时介入,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当然,政府作为监管方,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制定规则引导其成为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生态模式。无论互联网+某行业,规则制定必须符合该行业特质,才能使互联网成为助力行业发展的翅膀,而不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传统产业+互联网并非一块肥肉,谁都可以叼。如果不对胃口,闹坏肠胃事小,若伤筋动骨,就得不偿失了。客观地讲,互联网+并不能一概而论地评价它的失败或成功,基本大势仍不能否定。不盲目,不死作,则不会死。摆脱互联网+焦虑的最好办法,是冷静头脑,沉下心来。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衔接扣。从培养用户开始,通过后期服务和内容赢利。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特性,在于最大能量释放效率,最大可能打掉中间环节,最大限度拥有终端用户。这是互联网变革给人们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再者所谓焦虑,也是人在适应和解决问题时的基本情绪反应。焦虑并不可怕,正确运用或有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壮大。一味悲观就会看不到希望,走上绝路。适度乐观,不仅能看到光明,还可以促使我们积极走正确的道路。
做个乐观主义者,于人生于企业,都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