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拾柴火焰高”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地质体, 相同的油气田,也没有相同的含 油气盆地。因而,每一次勘探开 发实践都是探索和创新。历史悠 久石油生产国的经验表明:多一 些实践主体,多一些不同的工作 思路,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 发展道路,可以增加投入,降低 风险,提高成效。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工作 程度的提高,我国石油上游业面 临的工作对象日益复杂,“低品 位”油气储量占比增加,为了提 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坚持 科技进步的同时,也不断地探索 机制、体制改革。 位于我国中部的鄂尔多斯盆 地,是我国陆上面积仅次于新彊 塔里木盆地的第二大盆地。1905 年开始勘探,证明是一个油气资 源丰富的油气区,也是一个以“低 丰度、低渗透和低产”的“低品 位”油气资源为主体的油气区。 “井井有油,井井不流”是这里 前七八十年生产状态生动的写照。
1973 年,根据周恩来总理“支 援革命老区,制定扶贫政策”的 指示,石油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延 长油矿的扶持力度,期望为开发 “低品位”油气资源另辟蹊径。 1982 年与陕西省共同为油矿制定 了“自力更生,以油养油,积极 发展,量力而行”的发展方针; “六五”末年产油 15 万吨的目标;实行“产量包干”和财政补贴政 策;并动员全国各油田大力支援 延长发展。1986 年将直罗和下寺 湾两个油田无偿划拨给延长油矿, 以夯实其发展基础。对刚刚萌生 的地方钻采公司给予了极大的关 注,为了避免重蹈美国石油业早 期“掠夺式开采”的覆辙,建议 陕北所有的钻采公司都纳入延长 油矿旗下,实行统一管理。
1993 年在“全民经商潮”席卷下,形 形色色的投资者涌入陕北开发石 油,十年间共打井 21,485 口, 2002 年 产 油 451 万 吨。 其 中, 私人企业 1,039 家,打井 4,473 口,年产油约 100 万吨。由于矿 业秩序混乱,浪费了资源又破坏 了生态环境,2002 年起国家有关 部委与陕西省联手进行整顿,形 成了 14 个县级钻采公司,和延长 油矿共同组成集团公司。集团公 司抓住了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 油在境外上市,实行“主辅分离” 的历史机遇,实行“拿来主义”, 充分利用“三桶油”的技术服务 力量,在迅速上产量的同时大大 提升了工作水平。2007 年,原油 产量突破 1,000 万吨,成为我国 第四大油公司。
同一时期,同在鄂尔多斯盆 地工作的中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对 “低品位”油气资源锲而不舍地 技术攻关和经营机制体制改革, 典型的例子是安塞油田和苏里格 气田的开发。安塞油田是上世纪 八十年代该盆地首次发现的亿吨 级的大油田,是一个“三低”的 “低品位”油田。三家西方石油 咨询公司均做出“无开采价值” 的评价。然而通过技术攻关,最 终成了年产油 300 万吨的大油田。 苏里格气田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万 亿方级储量大气田,也是一个“三 低”的“低品位”气田,初期认 为开采价值极低。在持续技术攻 关的同时采用“一加五”模式, 构建“内部竞争”机制,即以长 庆油田公司为主体,在统一部署、 统一标准下,中石油其它五个单 位参与开发,产量归长庆,经济 收益六家按比例分配。在实施过 程中,大量地使用了民企作业队, 进度加快了,成本下降了,年产 气量很快突破了百亿方。
在延长油矿、长庆油田公司 和中石化华北油田公司的共同努 力下,2015 年鄂尔多斯盆地产油 3,779 万吨,产气 427 亿方,成 了我国第二大油气区。笔者 2005 年曾经指出:是“资源、技术、 油价和机制体制改革”共同创造 了百年老油区近期腾飞的奇迹。 世纪交替前后,全国涌现了 众多的,各种所有制的中小油公 司。本世纪头 4 年,为了完成中 石油和中国工程院油气发展战略 课题,笔者曾对这些油公司进行 了较为系统的调研,结论是:发 展中小油公司,有利于“低品位” 资源充分利用;有利拿下“久攻 不克”油区;有利于已废弃油气 田“起死回生”;有利于开拓新 的勘探领域;有利于增加就业岗 位;有利于回收“落地油”。
为 了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国家需要 由各类大、中、小油公司有机组 成的“完整产业链”,而不是某 个极端。其实,通过“引进来”, 外国大、中、小油公司参与我国 境内的油气开发,也是“众人拾 柴火焰高”的一个组成部分。近 期,全国两轮页岩气区块招标, 新疆油气矿权改革试点,黔北页 岩区块拍卖……表明改革还在路 上,探索仍在继续。为了成功深 化政革,以往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值得汲取: 一是,鉴于陕北十年“石油 潮”走过的弯路;我国黄金、煤 炭“有水快流”造成的恶果,石 油矿权还应继续执行“特定矿种、 一级管理”为宜,但可以“多级 监管”。矿权放开的力度应与政 府执政的能力相适应,避免重走 “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老路。 二是,要尊重石油上游业的 规律。引入业外资金,政府部门 有责任引导投资者“由易到难”, 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全国页 岩气第二轮招标,虽然中标公司 承诺了 128 亿元投资,但是这些 公司一上手就面对难啃的工作领 域,迟迟见不到成果,客观上就 会挫伤人们走“众人拾柴火焰高” 发展道路的积极性。
“政企分开”
40 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一直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 基 础性 ) 决定性作用”目标而努力。 首先,通过“政企分开”,以石 油部机关及隶属的油田单位,地 矿部的石油勘查单位为基础,组 建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 大骨干油公司,培育了延长、中 化等一批中小油公司,使市场有 了企业法人,有了行为主体。其 次,通过上市等措施进一步完善 了现代化公司制度。经过几十年 的努力,三大骨干油公司已经成 为名列全球前列的跨国公司。其 它油公司在油气开发中也正在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发展石油上游业过程中, 人们日益感受到市场这只“无形 的手”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 同时却感到政府这只“有形的手” 的作用发挥不够,不能“集中高 效 统 筹 全 局, 实 实 在 在 谋 划 未 来”。
一是,在一些全局性、长远 性、关键性的战略问题上拿不出 切实可行的路线图。 节约高效利用油气资源是我 们的基本国策。但是自从 1988 年撤消石油部以来,目前的政府 主管部门在提高采收率,积极动 用 80 多亿吨探明未开发石油储 量 ( 大体相当全国十年累计探明 储量 ) 这两个最现实的提高经济 效益领域,基本没有作为。在稳 定东部老油区这个战略问题上也 局限在喊喊口号。在上游业的发 展方向上,厘不清“战场与战场”、 “阶段与阶段”关系,抓不住实 现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时 而“煤层气热”,时而“页岩气热”, 既不知彼,也不知已,致使规划 的产量目标屡屡落空。 二是,执行“国内为主、国 外補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发展方针缺少统筹与前瞻。
低油价时期,由于在技术上 和政策上缺少预案,因而不能充 分利用这个历史机遇,在多用国 外油气的同时,积极进行供给侧 改革,主动的、更多更有效的保 存国内富集高产油气资源,夯实 国家能源安全基础。 在“走出去”过程,没能帮 助企业选准主攻方向,避免政治 和金融风险。高油价时期,油公 司过多的投资境外非常规油气项 目,而且对项目合同的“金融陷 阱”缺少研究和预设应对措施, 造成了眼下的“骑虎难下”被动 局面。 三是,对国有骨干油公司的 领导干部的选拔、监督没有尽责。 不过,十八大以来通过“打虎拍 蝇”,“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里”,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进。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很多, 主要是:对“市场经济”认识存 在误区,忽视了“有形的手”的 重大作用;现有的法律法规,对 石油上游业的特性考虑不够,尤 其对石油开发阶段缺乏调适能力; 能源主管部门变动过分频繁,而 且未能在认真地分析历史经验教 训基础上,用法律来确立新主管 部门的职责和权力;机构重组时, 原有主管部门的骨干很少进入新 部门,影响了工作连续性;新的 主管部门对石油业缺少系统深入 的调查研究。
美国油气矿权管理自上世纪 三十年代以来一直由内政部负责, 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地得克萨斯州 由铁路委员会管理。有力地制止 了“乱开滥采”,实现了“由大 乱到大治”的转变。美国人保持 政府管理机构长期稳定,“重实 不重名”的做法值得镜鉴。 2017 年 5 月中共中央 国务 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 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 明确了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指 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 主要任务,強调了在充分发挥市 场作用的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 府作用。 40 年来,改革开放促进了石 油事业不断发展,作为一名“老 石油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 全感都在增长。胜利召开的党的 十九大,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开启新 征程。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回顾 走过的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有助于加深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 有助于十九大各项战略部署的落 实。我坚信有着“爱国、奉献” 传统的我国石油业,在新征程中 一定会勇于探索,努力创新,为 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做出更大 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