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全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左)
董秀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
朱坤锋 IHS Markit亚太区上游研究副总监(右)
问:3月5日以来,布伦特油价“腰斩”,3月18日更是跌至30美元/桶下方。同时,全球股市跌跌不休,美股在不到2周时间触发4次熔断。您认为本次油价暴跌是继2014~2016年后油价进入了一个新的下行周期吗?
刘朝全:如果排除疫情和价格战的因素,今年初,我们预测国际油价比去年略低,但低得不多。虽然,目前的国际油价很难说已经见底,但是还谈不上是下行周期和下行趋势。
随着疫情的好转和产油国之间逐渐恢复理性,油价也会逐渐恢复理性,回到主要由供需决定价格的道路上来。中国作为主要的石油进口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只是需求受到疫情的短期影响比较大,但是随着全球疫情好转,需求上升得也会较快。
董秀成:这次油价暴跌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推动的结果。如果从短期价格暴跌来看,谈论价格是否进入下行周期还为时过早,目前不能得出结论。谈论油价周期本身,不能就油价谈油价,关键是要看未来全球经济趋势,如果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周期,那么可以肯定,油价必然陷入下行周期。综合分析和考虑,不排除油价继续下跌,甚至下跌到20美元左右,但总体趋势是震荡波动,回归50~60美元的可能性最大,上冲70美元以上的概率很小。
朱坤锋:是的。以沙特和俄罗斯为主的维也纳联盟未能达成共识,和随后沙特的油价反制策略,意味着全球新一轮供应过剩的到来。预计在2020年上半年,全球的供应过剩约在400万~600万桶/日,这些过剩的产量将推高7亿~11亿桶的库存。油价已经应声而跌,现在的问题是,下行周期要持续多久。
问:4月1日后,无论欧佩克还是非欧佩克产油国可以自由生产。您认为这种态势可持续吗?今年,新冠病毒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叠加石油价格战,可以说是改变了需求的基本面,综合判断,您认为未来石油市场会有哪些走向?
刘朝全:在疫情期间打价格战,其对市场的乘数效应发挥了很强的冲击力。尽管沙特等国的产量尚未完全释放,国际油价下跌的压力已经提前有所释放了,到4月1日后,国际油价尽管还有可能下行,但继续大幅下跌、长期持续低油价的可能性很小。后期石油市场还是会恢复理性状态。
董秀成:尽管产油国石油生产直接成本很低,但其财政收支平衡对油价依赖很高,沙特和俄罗斯均无力承担目前油价水平的长期持续。另外,美国页岩油开发成本较高,许多从事页岩油开发的企业也没有能力承受长期低油价的煎熬,因此这种低油价局面不具有长久性。
对于油价长期趋势,从供给侧来看,虽然非常规石油资源潜力巨大、技术进步明显、生产能力持续增加,但是非欧佩克产油国增产潜力有限,而欧佩克产油国尚有较大增产能力,总体上不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从需求侧来看,主要发达国家消费需求增长已经基本保持平稳,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总体上稳步增长,其中,中国的需求增长将逐渐放慢,预计在今后几年全球石油消费将达到峰值。因此,全球石油供需关系将处于长期供大于求的局面,当然也不支持油价高涨。
朱坤锋:因为新冠病毒疫情传播和对经济影响上的不确定性,我们从三个可能的情景来看未来石油市场的价格路径:
第一种,基础情形,即世界石油需求随着疫情的控制在年内逐步回升。这种情形下,世界上主要的石油消费市场在2020年的第三季度基本控制住了疫情,石油需求随之得到回升。布伦特油价可能跌破20美元/桶,短期下探后反弹。2020年的油价大概在27美元/桶。随着美国产量的下降,在2021年油价将上升到30多美元/桶(平均在39美元/桶)。
第二种,需求持续下降,产油国未能达成新的限产协议的情形。沙特和俄罗斯维持较高供应,导致美国钻井活动下降以保存现金流。美国的产量可能在2021年下降到800万桶/日。布伦特油价跌破20美元/桶,最低可能到10美元/桶。在这种情形下,持续的需求低迷和供应过剩让油价在2020和2021年维持在平均20余美元/桶的水平。
第三种,在快速恢复的情形下,疫情在4月底得到控制,经济状况在第二季度得到改善。世界石油需求在2020年下半年能上升100万桶/日左右。沙特和俄罗斯能够达成新的限产协议,保持产量分别在1000万桶/日和1100万桶/日,促使油价在2020年年底回升到40美元/桶的水平。
问:美国页岩油在这次价格战中会不会“很受伤”?在石油市场的大幅震荡下未来美国页岩油将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态势?
刘朝全:美国页岩油完全通过市场化运营,企业众多,生存方式多样,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或是拥有资本优势,或是拥有技术优势等等。希望通过价格战打压页岩油的市场份额,只是一厢情愿。当前的低油价只是降低了页岩油公司的活性,即便是出现了破产重组,但随着油价的逐步升高,页岩油气的活性又会逐步恢复,产量增加。
董秀成:谈论油价走势,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回避成本问题。石油生产成本客观上存在一种隐性的石油边际成本。理论上讲,油价不应低于边际成本。总体来看,常规石油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而非常规石油成本较高,石油边际成本应该存在于非常规石油生产中,国际油价应该高于非常规石油边际成本。因此,从全球石油市场来看,理论上讲,处于最低的页岩油成本应该是边际价格,也就是说油价不应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就会导致供应能力下降,供需关系改变,形成新的平衡价格。在我看来,美国页岩油成本决定着国际油价的趋势,美国页岩油生产能力其实就是国际石油市场的最大“机动产量”之一,只不过这种“机动”机制与沙特、俄罗斯的“机动”机制不同而已。长期来看,油价波动是常态,而平稳是非常态,但暴涨或暴跌是非常态,页岩油生产将长期伴随油价波动而饱受痛苦或煎熬,时而悲伤,时而欢乐,难以保持平稳。
朱坤锋:布伦特油价在33美元/桶左右相对还是可控的。但如果降到20多美元/桶,很多产油国都会“受伤”,不只是美国的页岩油公司。例如,我们估计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和伊拉克等国家,都需要70多美元/桶来支持国家财政支出。伊朗,更是需要接近140美元/桶的油价。俄罗斯需要约40美元/桶就能平衡其国家财政支出。另外,有一些美国二叠纪盆地的独立石油公司,即使在35美元/桶的油价下,也能赚取10%的内部收益率。美国的单井成本通过持续的效率提升,得到了很大改善,从而降低了每桶油的收支平衡价格。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二叠纪盆地,如果要获得10%的内部收益率,有一些井需要油价到90美元/桶,而一些只要25美元/桶。
我们认为美国页岩油的新投资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例如,如果WTI油价在35~40美元/桶,美国的产量会下降150万桶/日左右。但现在并不意味着很多井会被关停。因为非常规油气很高的递减率,美国的页岩油即使想保持产量,也需要很多新的钻井和完井来补充递减的产量。在没有新井的情况下,美国的产量会很快下降。
问:因为不断升级的石油价格战加剧对抗,原定于3月18日在维也纳举行的欧佩克和非欧佩克联合技术会议已经取消。您认为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未来是否还有可能继续联手维护全球市场的稳定?
刘朝全:从历史来看,欧佩克维护石油市场秩序的举措主要是两种:减产保价和价格战。减产保价的效果更好一些。减产联盟自2017年初开始减产保价以来,迄今已3年有余。总体来看减产联盟较好地执行了减产协议,为调节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平衡、稳定油价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价格战可以说是“饮鸩止渴”。沙特和俄罗斯都在苦苦支撑,这种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的事情一定不会持久。由于两国态度目前都比较强硬,短时期缓和的空间不大。根据历史规律和目前态势判断,随着疫情好转,经济恢复,双方还会继续坐在一起。很有可能处在边打边谈的状态。
董秀成:当前不能确定维也纳联盟寿终正寝,关键要看其是否能够满足联盟国的国家利益。油价暴跌至此,绝对不符合产油国的利益,因此关键要看这种低油价究竟能够持续多久,产油国的忍耐力和忍耐时间最终决定大家是否重新回到谈判桌上。预计,沙特与俄罗斯为了共同利益,一定还会携起手来,达成新的协议,限产保价,只不过这一天何时来到,确实无法准确判断,但是合作终究要代替对抗,当共同利益大于彼此矛盾之时,妥协与合作便顺理成章。
朱坤锋:俄罗斯依然有可能回到维也纳联盟、回到合作的道路上以维持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但是,石油的控制力正在往西移,因为一些非欧佩克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产量的增长。而美国和加拿大的很多产量掌握在独立或私人石油公司手里,这些公司并不那么容易被政府控制。而且,这些国家的法律一定程度上禁止市场操纵和协同控制价格,以维持市场的效率和自由浮动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