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成钢锻造工程技术生力军
时间:2024-06-14 17:20
来源:网络
作者:小编
5月26日,江汉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专家华继军和技术骨干易招波,早早来到江汉油田红星地区红页2-3HF井现场开展压裂指挥工作,根据现场施工压裂情况,实时进行优化调整。
从办公室到井场,从物模数模到方案设计,从确定参数到现场施工,对于忙碌的该院储层改造所的成员来说,他们只想做好一件事:在油气勘探开发全过程中,发挥好技术支撑作用。
储层改造所的业务涉及天然气勘探及开发、油藏勘探及开发、油田化学等领域。去年以来,储层改造所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坚持面向生产一线,加强科技攻关与技术服务一体化,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两轮驱动,实现了各类工程技术“从0到1”的突破,充分激发了队伍活力。
服务现场,坚守重点工程
“我愿意去”“我也愿意去”……华继军和刘湘两名专家自告奋勇奔赴一线。考虑到红星地区压裂施工难度较大,储层改造所加大人员支持力度,抽调采气方面的技术骨干和专家一同前往现场。
2023年4月至11月,江汉油田红星500亿方增储工程全面进入现场压裂施工阶段。2023年9月,红星地区同时压裂3口井。这里的井普遍存在水平段埋藏深的难题,同一时段压裂3口井的难度可想而知。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专家连轴转上井开展现场指挥工作,骨干及时进行汇报分析一体化工作。他们每天压裂2~3段、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一直坚守在施工现场,通过施工过程精细调控、压裂评估精准分析、入井材料双线监测等多方面严细工作,按期实现工程各项节点目标。
如今,红星地区捷报频传。红页3-2HF和红页7HF井分别试获日产23.8万立方米、32.35万立方米高产工业气流,取得红星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超深层页岩气勘探重大突破,极大增加了增储上产的信心,为中国石化千亿方探明储量提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技术创新,解决难点问题
5月25日,储层改造所技术人员徐苗向记者展示她设计研发的应用程序。基于前期数据资料的整合,该程序仅45分钟就能自动生成一份数据准确、方案合理的压裂总结报告。
可以帮助技术人员从繁杂重复的设计、小结等基础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更有创造性的技术攻关中。”徐苗说,自己平时就喜欢做相关研究,再加上所里大力支持自主创新,鼓励大家发挥优势特长,推动她成功研发出压裂设计、压裂总结报告自动生成等应用程序。
除此之外,该院还积极推动对外交流。其中,在与研究型高校联合攻关中,实现了页岩气四维应力场耦合压裂模拟,形成了基于压裂干扰的实时调控等技术。
该所围绕油田生产的难点、堵点问题,依托复兴、红星、碳酸盐岩、数模物模四大项目组,支持技术人员可不拘泥形式内容进行创新,大力推动开放交流,切实打破专业壁垒,实现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两轮驱动,拓展技术支撑领域。
目前,基于压裂干扰的实时调控技术在涪陵立体开发阶段,助力三层区采收率由18.1%提升到44.6%。一次次创新成果的成功运用,为涪陵、复兴、红星区块分段压裂设计的质量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技术人员的创新动力持续加强。
淬火成钢,打造“高能”队伍
“把人员召集齐进行脱产培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该所所长张凡说,“最好的办法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该所现有员工66人,人员分散在涪陵、武汉、江汉等地。按照“强化基础、补缺拾遗、提升技能”的原则,该所个性化定制培训课程,以“专家在哪儿,哪儿就是主会场”的形式,开展线下会议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培训,并将课程录播上传至院网站。截至目前,该所共开展“专家夜校大讲堂”“青苗计划”等培训30余次,参与培训人员1200余人次。
为全面提升员工综合业务素质,该所先后开展“天然气上产增效”“原油效益稳产”等专项劳动竞赛;组织员工参加地质工程一体化数模技术练赛,不断锤炼队伍技术水平。
在江汉油田2023年“地质工程一体化数模大赛”上,该所6名员工斩获佳绩,分获一、二、三等奖,为打造一支能运用数值模拟技术的攻关团队打下坚实根基。
多措并举,让更多人才竞相涌现。2023年,该所员工肖佳林获中国石化劳动模范、徐毓珠获省建功立业标兵、刘湘获油田优秀党员、吴俣昊获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储层改造所全员争做学习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也助推形成了一支不怕吃苦、敢打敢拼、能打胜仗的高效能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