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 LNG 液化技术 提升全球竞争力 (下)
时间:2016-12-26 14:22
来源:
作者:柏锁柱
近50万吨 / 年的安塞天然气液化项目采用了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自主开发的双循环混合制冷技术工艺。该技术工艺包括两个混合制冷剂循环,一个用于预冷,一个用于液化和过冷。目前,采用国产化液化技术工艺的液化项目投资仅是国际平均水平的 50%~70%,降低成本方面优势明显。
中小工厂的液化技术
绿能高科公司的三段混合制冷工艺技术 MRC 技术特别适合中小型 LNG 液化工厂。近几年,该公司利用该液化技术已签订了多个 LNG工厂工艺包项目及技术服务合同。其中,陕西众源绿能天然气有限公司一期 92 万方 / 天液化天然气工厂已于 2011 年 12 月建成投产,并稳定运行。MRC 技术为三循环制冷技术工艺,包括丙烯、乙烯和配方冷剂三个压缩制冷循环。MR1 冷剂为乙烯、丙烷、异戊烷组成的混合物,MR2 冷剂为氮气、甲烷、乙烯、丙烷组成的混合物。MR1 冷剂压缩机为一段压缩,MR2 冷剂压缩机为两段压缩,均由电机驱动。目前,泰安 60 万吨 / 年的天然气液化项目就配备一台 MR1 单级离心式压缩机,由一台 16MW 电机驱动,一台 MR2 二级离心式压缩机,由一台 20MW 电动机驱动,并配备两台平行的冷箱。由于该技术工艺不同循环采用的多级冷却技术工艺,可有效降低传热温差,提高了传热效率,但需配备设备数量较多,流程较为复杂,采用多级工艺设计后,每阶段移除的热量较少,可降低单机冷剂压缩机功率,对设备的国产化有利。
LNG 市场的反向发展
C3MR 工 艺 凭 借 设 备 维 修 成本 方 面 优 势, 预 计 未 来 10 年 将继续主导液化工艺市场,随着其他新技术的发展,其市场占有率将有所降低。伴随澳大利亚 LNG项目的开发,和三个煤层气项目APLNG、QCLNG 和 GLNG 的 建成投产,康菲公司凭借与 Bechtel公司的战略联盟,在项目投资和工期控制方面有着突出业绩,预计其市场份额今后会进一步提高;DMR 工艺有在冬季可大幅提高液化能力的优势,或将对 APCI 公司的技术形成较大竞争;壳牌参股的LNG Canada、澳大利亚 PreludeFLNG 项目的实施,其市场占有率也会进一步提高。根据数据统计分析,1969~2004 年,单位液化成本逐年呈现降低发展态势,但 2004 年之后,项目单位建设成本急剧上升。成本上升主要原因是 2004~2014 年 10年间建设的大型 LNG 项目数量是1993~2004 年 10 年间的一倍。由于项目平行建设过于密集,造成有利于 EPC 承包商的买方市场。此外,关键设备订单多,导致设备制造供不应求,采购成本攀升,EPC价格自然升高。自 2014 年下半年国际油价走低以来,国际大型 LNG项目纷纷出现缓建或取消的情况。EPC 市场供给相对于需求大幅增加,逐渐呈现出卖方市场,项目业主开始要求 EPC 合同价格复议,一定程度上缓解项目单位投资水平高的局面。
国内 LNG 工厂的症结
中国是 LNG 进口大国,国内500 万吨级大型 LNG 液化技术需求并不迫切,这与国际 LNG 项目的大型化趋势之间是矛盾的。然而,为充分利用资源,加之国内液化技术在小型化方面独具的技术与价格优势,可以考虑采用撬装液化装置,也可满足海外小型 LNG 项目出口成套撬装液化装置。目前,国产化液化技术走出去仍面临诸多瓶颈:大型化经验不足,尽管国内装置数量多,但规模普遍偏小;装备国产化能力欠缺,国内设备制造商与国际知名设备制造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国内技术输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知识产权问题突出,LNG 技术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较少,国际专利尤其缺少。近些年,国际 LNG 项目采用单位液化成本(UTC)报价来评标,选择最终 EPC 承包商不仅评估单位投资水平,还要评估项目运营期内的单位操作费用水平。为此,中国 LNG 液化技术不应一味追求大型化, 还要兼顾分子中的操作费成本,以 UTC 报价最低为发展方向和目标,将来在世界 LNG 液化技术市场才能取得优势。
液化技术国产化
康菲石油公司推动其自有级联液化工艺流程,使其在国际天然气液化市场中独树一帜,成为继美国APCI 公 司 C3MR 流 程 之 外 第 二大流程;壳牌推动 DMR 在萨哈林2 项目中应用,进而推进 DMR 在FLNG 项目的应用;挪威 Statoil 公司也在推动 MFC 技术在挪威应用。因此,建议中国企业也确立中国自有的液化工艺流程。目前,寰球工程公司和 CPE 西南分公司已经积累了中小型液化装置建设运营经验并拥有了进一步设计建设大型液化项目的能力,国内液化工艺专利商和国际 EPC 承包商之间的主要差距是在承担国际大型 LNG 项目方面欠缺经验,国内液化工艺专利商亟待在大型国际天然气液化工艺市场上取得零的突破。
中国企业需努力拓展对外合资合作,向现有参与的国际LNG 项目引入“中国元素”,让中国有能力的液化工艺专利商参与到海外 LNG 项目的实际运作中,通过引入国产化装备,降低项目投资。同时, 建议努力通过国际合资合作,充分发挥中国石油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 借助中方拥有作业权的项目,尝试引入中国有能力的液化工艺专利商,独立自主完成液化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营,实现海外 LNG 项目技术的国产化,积累海外 LNG 业务实践经验。此外,应尝试促成国内有实力的大型液化关键设备生产供应商与国际大型液化关键设备生产供应商之间的战略联盟合作,通过技术互补,开发适合大型 LNG 液化工艺的关键设备,为中国参与海外 LNG 项目提供国产化关键设备,从而降低设备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