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石油故事

永不褪色的石油师老战士(下)

时间:2016-01-22 09:59 来源:

李老热心参与公益活动
    李敬同志官不像“官”,在人们眼里他始终是和大家一样的石油职工,照李敬自己的话说,就是石油战线的一头“小毛驴”。
    他以实际行动,树立起了党员领导干部“人民公仆”、“勤务员”的“标准形象”。永远不脱离群众,永远扎根在基层,吃苦在前,艰苦奋斗,是李敬受人信赖敬仰的根本原因,是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所在。不少人到基层“蹲点”往往是蜻蜓点水,而李敬从来都是职工身上有多少泥,他只多不少。1979 年,他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兼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书记,克拉玛依市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南疆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党的领导小组组长,只要不开会就在基层井队。
在南疆6044 队,指挥部给他配的专车刚到井队,他一挥手,就打发了回去。后勤部门搬来了办公桌椅,他说:“我在井队和工人去干活,要这作啥?”叫搬了回去。炊事员端来了面条和炒羊肉,他自己送回了伙房,再站到工人打饭的队里排着,然后端着饭碗跟钻工们一起蹲在地上边吃边聊。当年李敬已年近半百,可那股苦干劲头儿,让凡是同他一起干过活儿的无不打心眼儿里佩服。早上,他跟中班工人一起排队上井,滚钻杆、扛水泥。晚上下班吃过饭,他参加生产会,再一个个宿舍地进去找工人谈心。等中班工人上床休息后,他又抄起安全帽去夜班现场,检查钻机运转情况,问问有没有碰到问题。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宿舍放心睡觉时,一般都是午夜之后了。特别是这口井打到易发事故的关键时刻,李敬那天一早就和工人们下套管,扛水泥,亲自监视情况。中班的走了,他跟着晚班。8 小时后,晚班的走了,他接着上早班。中班的工人来接班了,他竟像上足了弦的发条,又投入了工作。李敬连续32 个小时不下井场,直到完井作业完成,验收合格,他才结束了日以继夜17 天的蹲点工作。
那半年中,李敬在4 个井队蹲点107 天,体重竟掉下了21 斤。还有一次井喷事故抢险,他连续9 天9 夜鏖战井场,隆冬严寒,泥浆沙土糊住全身,脚上的棉鞋湿透,为御寒他用一条绳子捆在棉袄上。有人给他找来工人挑剩下的两只左脚雨鞋穿上,引得大家发笑。李敬也哈哈大笑道:“这有啥?一边倒嘛!”风沙肆虐,他如同闲庭信步。日后他在诗中写道:“笑谈日吞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共求四化早实现,乐于创业绘新图”。他50 年代在玉门油矿任钻探大队长时,大队里就涌现出好几个全国劳模,王进喜就是其中之一。李敬也是局“二级劳模”。过去乃至眼前的一切,工人们心里都有一杆秤,“李敬副部长哪有个部长的样子啊?他是领导,又是工人啊!”其实,这位国家的部长,不也是个“铁人”么!谦虚谨慎、关心群众,是李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贯作风。
    在南疆会战时,他常年和秘书一起住在睡觉兼办公的小帐篷里,办公桌也两人合用,所有财产打个铺盖卷一扛就能走。他爱吃羊肉、鸡蛋和豆腐,但只有大锅菜时干部工人全有他才吃,让他独自吃是绝对不可能的。一次他在现场“连轴转”,回指挥部后炊事员心疼地给他炒了几个鸡蛋,他却只拿着吃干馍蘸辣子,到底没吃单炒的菜。有时伙房炒菜照顾李敬的口味,李敬就检讨自己,“当干部就是不同,有好多人为你操心服务,工人能吗?为什么只注意按照我的口味,却很少关心井队百八十人的不同口味?可见”权“这个家伙挺厉害,一不留心就会用出特殊化来。”他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近于苛求地一日三省吾身。在南疆会战一年半,他6 次出差往返于新疆、北京,每次都可以转道到原来工作的油田去看看老伴和孩子,可他就是不去做。
    特殊的他不要,国家规定的待遇也尽量少要。给给干部参加劳动发的工作服,他一直不领,干活就穿自己的衣裳;井队用劳保费统一给每人发一件短大衣,他先是不要,后来只好拿了,却执意自己付款。此外,他还给秘书约法三章:一不准给他在指挥部库房买东西,免得受特殊照顾;二不准给他领取会战期间规定享受的伙食差额补助费;三是他出差只报销车票、飞机票,不准报销其他费用。李敬同志身为国家高级干部,为自家办点事可以易如反掌,但他不。他家进京后,一日母亲从陕西乡下来信,说有几位亲戚要去找你安排工作。李敬立即回信说:“如果他们来京我们都欢迎,包吃包住包玩。如果让儿安排工作,此事儿难以从命。非儿不孝,实是不能也。以权谋私,已成公愤,儿岂能舍党纪国法与不顾,遭人唾骂。请母亲大人向其讲明大义,不要贸然来京,枉花路费……”对亲戚如此,对家人更是要求不可向组织伸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恶俗是他所极为鄙视的。
他的老伴尚克同志是解放初期入伍的干部,在石油部退休时仍是一般干部。4 个子女,3 个当工人,只有大女儿因是劳动模范后被提升为处级干部。有人问他:你看人家高级干部家里,好多都实现现代化了。你是副部长,为什么生活上不现代化一点?他听后一笑置之。的确,当年如果您走进他的家,一定会以为到了一个老工人的家。而现在,年逾古稀的老部长睡的仍是铁管焊的硬板床,铺的是毛了边的草席,已经落伍于一般老工人家了。莫道桑榆晚景,青山夕照更红。1990 年,李敬同志离休了。时值商品经济大潮涌起,通常像他这样地位的人离休,当时或“下海”开公司,或颐养天年,而他却去出任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常务副会长的头衔,还作了陕西省扶贫顾问,专找穷乡僻壤,哪里吃不饱肚子就往哪里跑,到处去“扶贫”。
    那6 年间每天最大的乐趣是到基金会去上半日班。在国务院扶贫部门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李老结识了巳77 岁的原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副教授陈济生先生。陈老自1987 年离休后,义务在北京山区昌平、密云等县进行扶贫工作,通过改良成功多羔绵羊,淘汰了山羊,短短的几年,就使密云县番字牌乡由过去人均年收入不足80 元迅速提高到人均2,000元,被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半月谈》杂志评上“全国扶贫贡献精神”,获此殊荣的全国公有4 人。
为此,李老找我,要我写一写陈老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李老还找出几张有关这项扶贫成果的照片,我从中看见一幅李老给陈老的赠诗书法照片,李老称陈济生先生为“老羊倌。”诗曰:“真才实学见行动,扶贫贡献功德高。老少边穷同声赞,歌颂教授老羊倌。”由此可见,李老是打从心眼里发出了喜悦之情的。当年我请李老讲讲自己的扶贫故事,除了在群众中已有口皆碑的,我想听点新鲜的。不想李老一听便变了脸色:“不要提我,提我就不说了!”我知道李老从不许人宣传他个人,前边提到的新华社长篇人物通讯,当年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我想看看刊登这篇通讯的《人民日报》,李老坚决不拿出来,只得作罢。
    为了“老少边穷”地区脱贫,大到几百万元扶贫款的分配,他精打细算;小到看到一户农民兄弟无衣御寒,他竟把自己身上的衣裳扒下来送给人家。石油师人民子弟兵的本色, 老人家不仅一点儿也没有褪, 反而被他越来越发扬光大了。除此,那些年李老还担任着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副理事长、中石油摄影协会副主席等多项工作,这些只作奉献不发俸禄的“义工”,他也是倾注心血、乐此不疲。他喜爱书法,可家里没有适合书写的桌面。专车司机小杨捡来包装箱木板,用废角铁作支架,支起了“挥毫泼墨台”。上面不平,老部长把旧信封拆开铺底,再糊上一层旧挂历,就形成了平整的台面。 离休多年来,不少来求医或办事的油田干部职工,在京城无亲可投靠时,就找到老领导李敬家里来。他热情接待,包吃包住,并帮他们寻医、找人。他为此还给老伴订下一条规则:只要是基层的同志找上门来,不论职务高低,不论认识与否,一概一视同仁,热情接待。在老部长家这温暖如春的“石油职工招待所”里,部长夫人有时要把饭菜送到患病职工的床前。
    在石油工人的眼里,李敬同志不是首长,永远是他们会战队伍中的一员。石油师老战士,人__民的公仆,他就是李敬。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网 世伟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伦贝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