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地质系第一任副主任杨乂与他的先生、地质家张家环一样喜爱宁静的生活,但历史不会因为她的沉默而湮没她作为中国第一位女石油地质勘探队员留下的脚印。她坚强的一生散发着五四运动后知识女性争取妇女解放、肩负社会道义的光彩。
求学西南联大
杨乂 1920 年出生在河北安新,父亲利用辛亥革命后对新兴工商业的发展机会成为民国时期闻名的“高阳土布”的创始人。她虽生于富商家,却性格耿直倔强,极具反叛精神。少年时全家搬迁到北平的南长街,她竟到后门桥四明武术社拜师习练武术。她对哥哥姐姐们分有股份不再进取很是鄙视,发誓一定要走出大宅门独立生活,尤其在日本人占领北平后,不甘做亡国奴的思想更坚定了她出走的决心。高中三年级暑假,她听到清华、北大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大的消息极为兴奋,便向母亲说谎骗了一笔钱,与好友结伴到法国使馆请他们代买去越南的船票。她们计划从越南绕道去昆明,结果让日本宪兵查到,被关进宪兵队,挨了日本人皮鞭的抽打,后由家中送钱贿赂打点才算结案。不久,因为长兄与抗日组织有联系,家人担心遭日寇迫害,想办法分头离开北平到上海。杨乂得知考取西南联大需要高中毕业成绩单,便坚持拿到成绩单后才赴天津登上到上海的轮船。
1940 年的上海也被日寇占领,让杨乂极为痛苦。她没有听从父母叫她考上海大学的意见,坚持考西南联大,但由于消息迟慢,只报考了云南的一所农学院。成绩通过后被通知到昆明等待分配。她最难割舍的是母亲,谁知一别竟是永诀。杨乂从上海坐轮船到越南海防港,再由海防到河内,由河内经河口到昆明。终于摆脱了日本侵略者的魔影,她激动得泪盈满面。她没有去农学院报到,于1940 年 9 月报考云南大学,考完又见联大招生,便又报考联大,遂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联大物理系。苦尽甘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她欢愉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
千里赴玉门
杨乂叛逆的性格使她对在野外工作的地质学产生了强烈的追求欲,一年后她转入地质系。一位有着同样追求的男生从土木建筑系与她同时转入地质系,叫张家环。1945 年春,杨乂与张家环结伴到学校附近的柯勃村做毕业论文,高大英俊的张家环悉心照顾杨乂的生活,使二人在共同的理想下感情更加笃深。大西北戈壁上的玉门油矿正处于发展时期,急需地质人才。
当时的女性即使学地质也难以选择到荒原中搞实地勘查的工作,而杨乂毕业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玉门油矿。张家环的父亲想叫他出国留学,并为他备了一笔仅够一人留学的款子,但他决意与杨乂结合,共赴玉门,为抗战时期的祖国寻找石油。
1945 年7月21日,二人在学校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三天后,张家环将杨乂送上飞往重庆的飞机,而他留下押运行李。他一路寻找搭乘顺路车,经一个半月才到达重庆。他对妻子的挚爱之心可见一斑。在重庆甘肃油矿局报到后,夫妻二人于九月下旬乘卡车出发到玉门油矿。途径成都接了十五位小姐同行。这些小姐是油矿局总经理孙越崎为解决油矿员工婚姻问题而特招的,美名曰“请花入矿”。由于道路艰难,2,500 公里路程走了一个月。因天气寒冷,未备寒衣,到兰州后二人各买了件老羊皮袄。眼看着途径景色越走越荒凉,气候越走越恶劣,但共同的理想和爱情使这对夫妻充满了乐观与自豪。有趣的是油矿局开介绍信的竟将张家环当做女性,写道:“有张家环等十七位小姐”,到矿报到时毫无悬念地惹出了一场虚惊与误会。这成了油矿员工在艰苦的工作中经久不衰的笑话。此次玉门油矿地质室共接受八位毕业生,其中张家环、杨乂来自西南联大,李德生、田在艺、张传淦来自重庆中央大学,李延俊、梁建式、苗祥庆来自西北大学;加上此前到矿的王尚文、孟昭彝、张锡龄、司徒愈旺、杜博民、张维亚,以及建矿初期到矿的卞美年、陈贲,在中国石油地质学开创者、地质室主任孙健初的率领下,组成了中国石油最早的地质勘探队伍。杨乂是唯一的女性。
情寄荒原
杨乂与张家环报到后,即与新到矿的几位同事一起考察矿区的地质状况,查看地质资料,然后写实习报考。孙建初对杨乂非常关爱,不仅仅因为她是唯一的女性,更由于她勤奋聪颖,对地质工作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因此在工作和学识上给予了更多的指导。当然,对她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一次,喜爱唱京戏的杨乂推不过同事的邀请,登台演出。孙建初知道后,训斥她:“搞学问的人不读书唱什么戏!”从此,杨乂与戏曲绝缘。
1946 年初,成立甘肃油矿局勘探处,孙建初任处长;六月,勘探处搬到兰州。这年四月,孙健初亲自率队对老君庙油田外围进行详查和构造细测工作,先后到石油沟火石山和青城山看地层构造,然后分成两队工作。杨乂夫妻参加了由王尚文任队长的细测青草湾构造的任务。这是杨乂第一次到野外实地考察,真正实现了做地质勘探的梦想。她所没有想到的是,当她骑马走向荒原的时候,便创造了一个中国的记录,第一位女石油地质勘探队员诞生了。她将秀发梳成一对粗粗的小辫子,像男队员一样在烈日风沙中勘测,曾经习武的身体使她始终保持充沛的体能,女人的忍耐力令她的精力甚至超过了男队员。夜晚,帐篷的四周常闪动着野狼眼睛的绿光,她没有丝毫的恐惧,还与男队员一起持猎枪打猎。她唯一被照顾的是为她和张家环单独配了一顶帐篷。丈夫能与她白天一起在荒原上奔波,夜晚一起整理资料、讨论问题,让她感到自己是人间最幸福的人。
两个月的考察,杨乂与队友一起写出了《青草湾地质报告》,内附万分之一的地质和地质构造图。不久,杨乂又参加了孙健初组织的对西起青草湾、东至大红圈,包括老君庙、石油沟在内的祁连山北麓地质情况的复查。此次细测为新中国玉门油田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地质资料。1947 年 8 月,中央地质调查所古生物研究室主任、我国古生物学开创者尹赞勋与勘探处合作,组成古生物调查队对祁连山及周围地区进行古生物考察,以确定地层年代。孙健初派王尚文、张家环、杨乂参加调查队。此行由于面积广阔、深入群山,考察更为艰苦。山下炎热难当,山上却寒风砭骨,他们甚至爬到祁连主峰魔鬼山去考察冰桥。与大师的交往常会改变命运。
此次考察,杨乂在尹赞勋的指导下通过采集化石对古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辨识化石的能力也得到勘探处同事一致的称赞。这成为她未来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的发端。1948 年 1 月,孙健初根据与尹赞勋合作的协商,派杨乂将勘探处多年采集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带到南京进行整理鉴定,杨乂遂成为尹赞勋的正式学生。拜在大师的门下,使杨乂的学术水平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1949 年春,解放战争的炮火暂时中断了杨乂的研究,尹赞勋让她回兰州避乱。她在孙健初的带领下为保护勘探处的资料财产,迎接解放大军的到来做了积极的工作。
女地质勘探系副主任
1950 年 3 月,杨乂调入清华大学教授古生物学。1951 年 9 月,勘探处奉迁北京,隶属石油管理总局。张家环本可以随孙健初进京,但他梦牵魂绕着大西北的地质勘探事业,仍主动留在西北石油地质勘探一线工作。杨乂理解丈夫的选择,无怨无悔地一人在京带幼小的孩子工作生活。
旧中国的大学没有石油专业,为了应对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到来,新中国于1952年在清华大学成立了石油工程系。一年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于 1953 年10 月成立了北京石油学院。著名地质家张更任地质系主任,杨乂任地质系副主任。辛亥革命后,女性出任大学系主任的凤毛麟角,在男人天下的地质学科杨乂担此职务实可谓开天辟地。
1955 年,张家环也调入石油学院,在地质系讲授普通地质学。这对夫妻结合十年,从荒原的帐篷携手走到京城大学的新家,不改的是对地质事业的追求。杨乂忙碌地质系初创的建设,忙碌教材的编写,忙碌学科的研究,忙碌相夫教子,每天像机器一样运转,却从不知疲倦。如果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对幸福有了更深刻的体味。遗憾的是,就在杨乂激情澎湃地拥抱未来时,
1957 年被错误地划为“右派”,中止了她的科学步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杨乂获得平反。虽已退休,但她依然像年轻时一样热烈地投身于新的生活,先后参加编写了《英汉地质辞典》和《英汉石油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