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2日,西二线工程正式开工。计划于2011年底全线贯通。2月22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开工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要求把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成为一流工程。胡锦涛在贺信中说,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后又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天然气长输管道。这项工程开工建设,对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具有重大意义。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程开工建设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广大工程建设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开工仪式并讲话。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14个省区市,管道主干线和八条支干线全长9102公里。工程设计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年,总投资原预计为亿元,200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代表在全球绿色经济峰会上称,实际投资将近2500亿元,是我们国家建国以来最大的一个单体工程项目,超过了三峡。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与拟建的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工程建成投运后,可将我国新疆地区生产以及从中亚地区进口的天然气输往沿线中西部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用气市场。
2008年6月30日和7月9日,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中乌段和中哈段分别开工建设。该管道工程预计2009年底实现单线通气,2010年实现双线通气。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资源主要来自中亚地区的土库曼斯坦。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乌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在中国新疆霍尔果斯入境。管道全长1801公里,采用大口径、高钢级管材,按双线并行方式铺设。
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的阿姆河之滨,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通向中国的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管线总长约1万千米。中石油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拟筹组银团贷款25亿美元,它是我国第一条国际原油长输管线,总长度超过1万公里,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距离最长、等级最高的油气输送管道。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资源主要来自中亚地区的土库曼斯坦。2007年7月1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土库曼斯坦相关部门在北京签署了中土天然气购销协议和阿姆河右岸天然气产品分成协议。根据协议,在未来30年,土库曼将通过规划实施天然气管道,向中国每年出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分国外、国内两部分,其中国外(中亚)部分起于土乌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止于中国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国内部分管道线路系统包括1条主干线、8条支干线,线路总长度17000多公里。管道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经西安、南昌,南下广州,东至上海,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西、广东、浙江、上海、湖南、江苏、山东14个省(区、直辖市)。
2009年5月18日,中俄原油管线国内段正式开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出席开工仪式并致辞。中俄原油管道总投资80亿元,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中俄边境,途经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县市区,止于大庆油田,管道全长约1030公里(其中中国境内段全长约965公里),设计年输量1500万吨。其中,俄罗斯境内段已于4月27日开工。全线在明年10月底具备投产条件。
中国石油从1996年开始论证建设俄罗斯至中国东北原油管道工程项目,直到2009年2月17日,两国副总理级能源谈判代表第三次会晤期间,达成了“贷款换石油”的共识。中俄原油管线一期规模约每年1500万吨,持续供应20年,此后经过扩建管线,该条管线的输油能力还可增加。
为了开拓国际市场,中国油气管道企业从1980年起,用劳务承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采办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承包等3种形式开拓国际市场,并已站稳了脚跟,创出了信誉,跨入了国际管道承包商的行列。1980年至1985年,中国油气管道企业先后向伊拉克、科威特等国家派出2000名职工进行劳务承包,锻炼了队伍,学到了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积累了经验。
1993年至2004年,中国油气管道企业先后在印度尼西亚、突尼斯、苏丹、利比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承包了6条总长度为2881公里的油气管道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标准。总承包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被世界银行列为信誉好的国际工程建设公司和免检工程承包商。
改革开放前,中国油气管道的设计、施工、管理技术,沿用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技术设备和开式输油工艺,设备效率低,能源消耗高,并且全是人工操作,与国外油气管道的设计、施工、管理技术相差了50多年。改革开放后,中国油气管道企业奋起直追,积极主动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赶上了发达国家奋斗了100多年所达到的先进水平。到2004年,以建成的西气东输管线为标志,中国油气管道在设计、施工、管理等主要方面,已经从整体上达到了20世纪末的世界先进水平。
1979年,中国油气管道首先在施工方面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通过自主研制和引进技术,陆续给管道施工企业装备了扫线大推土机、布管下沟大吊管机和内外对口器、管口整形坡口机、单斗挖沟机等,并在克乌复线施工中,第一次实现了扫线、布管、对口、组装、挖沟、下沟一条龙机械化施工,比此前的三角架吊管、导链对口、人力挖沟等施工方法,提高工效5倍左右。此后,又通过引进、消化和创新,组建了先进的穿越施工队,使管道穿越大江大河的速度提高了3倍以上;组建了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焊管机组,提高焊管速度7倍左右。到2004年,管道施工队伍年施工能力,由机械化施工前的2000km,提高到机械化施工后的7000km。
1985年,通过与国外公司合作,用密闭输送、计算机自动控制输油工艺,改造铁大线开式输送、人工控制的输油工艺,使中国的输油工艺,从20世纪50年代的技术水平,一举跃升到20世纪末的世界先进水平。加热炉和输油泵的效率由改造前的70%左右,提高到改造后的95%以上,燃料油和电力消耗比改造前下降了15%以上,输油损耗由改造前的0.4%下降到改造后的0.17%。
1980年,油气管道勘察设计单位,普遍建立了计算机工作站,开发油气管道各个专业设计软件70多个,提高设计效率20多倍;应用计算机绘图出版资料,提高工效30多倍。从1985年开始,首次在库鄯线应用卫星遥感图像优选线路走向,应用卫星遥感资料分析灾害地质影响,比人工测绘地图、机械钻取工程地质资料提高效率30多倍。1995年,开始应用三维设计技术进行管道勘察设计,设计周期进一步缩短,设计成本大幅度下降,设计质量达到无差错标准,设计整体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油气储存罐库建造技术水平提高很快。1985年以前,只能建造2至5万立方米金属储存油罐,1985年以后,通过引进、消化、创新,开始向世界大型油罐、低温液化石油罐和地下岩层岩穴储库技术发展。首先在秦皇岛、大庆、铁岭、仪征、黄岛等管道首末站,建造了50多座10万立方米金属储油罐,在太仓油库建造了一座15万立方米金属储油罐和两座3.2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低温储柜,在黄岛建造了一座16万立方米地下水封石洞油库。1993年,在三亚建造了两座1万立方米凝析油储罐,1999年在大港油田采空凝析油地层建造了一座6.2亿立方米地层储气库,2003年,在金坛采空盐穴建造了一座6.6亿立方米地下储气库。
中国油气管道专用材料设备制造技术,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95年以前建设的油气管道,用的是压力较低的碳钢和锰钢,1995年,武汉钢铁公司和宝山钢铁公司研制成功高强度的针状铁素体钢,型号有X60、X65、X70、X80,经聘请国内外著名材料专家鉴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国内研制的油气管道防腐材料有改性沥青、环氧煤沥青、煤焦油瓷漆、聚乙烯夹克、环氧粉末、聚乙烯黏胶带、环氧树酯等,可以适应于各种腐蚀环境的要求,防腐寿命都在60年以上。
国内研制的油气管道设备技术水平也很高。研制的输油泵效率达到86%;研制的热媒炉热效率达到90%以上;研制的天然气过滤分离设备和多管除尘器设备不逊色世界同类设备;研制的无损探伤设备;可以自动记录探伤波形并打印数据;研制的火花检测设备,可以自动检测防腐质量并打印数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取得很大进展,相继建成了西气东输、陕京二线等天然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以及兰成渝等成品油管道,初步形成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骨干网架。进一步加快油气干线管网和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对于优化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运输和储存结构,改善油气资源输配方式和加工利用布局,实现油气资源合理配置,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管网建设也极大地带动了相应技术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带动国内冶金、建材、机械、电子、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加快油气干线管网和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逐步完善全国油气管线网络,建成西油东送、北油南运成品油管道,同时适时建设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及陆路进口油气管道。
2008年1月7日,国务院召开会议审议《天然气、原油、成品油管网布局及“十一五”发展规划》,未来10年是中国管道工业的黄金期到2010年,我国拥有油气管道总里程将超过10万公里。除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改变,建设的中俄输气管线、内蒙古苏格里气田开发后将兴建的苏格里气田外输管线、吐库曼和西西伯利亚至中国的输气管线等,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管道业提供了发展机遇。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未来20年,我国石油及石油产品需求仍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到2020年石油将占我国整个能源消费的26%。刺激石油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交通运输。我国未来将继续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到2010年将增产汽车80%,据此预测,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将达4.02亿吨,2020年需求将达5.28亿吨。而国际能源机构预计,我国2010年石油需求至少为3.55亿吨。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资源所占比重过大,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天然气属于绿色能源,我国四川等地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天然气资源将得到高度重视,发展速度将大幅度加快。天然气的主要输送方式为管道,未来管道建设将得到超前发展。
中国已经为未来三年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制定了详尽的规划,2009年3月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为2009年至2011年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提出了明确目标:这3年原油的目标产量分别是1.92亿吨、1.96亿吨和1.98亿吨;这3年天然气的目标产量分别是860亿立方米、1050亿立方米和1200亿立方米。无论是从国家能源供应的角度,还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管道建设都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之中。专家指出:“随着中国对能源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油气管道这一国家级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势必会大大提速。”除西部原油管道的投产加上兰郑长、川气东送等油气管道将动工兴建外。
预计,2008年至2010年(三年)可能开工建设原油管线,还有缅甸(实兑港Sittwwe)-云南(油)线;西安上海线;环京津线;苏丹输油管道、哈萨克斯坦输油管道等,共计约9000公里,平均每年新建成3000公里。2011年至1015年可能开工建设的尚有伊朗-巴基斯坦-中国(油)管道;泰国克拉地峡(Isthmus of Kra)油管道;苏丹、尼日利亚、秘鲁、哥伦比亚等海外管道,共计约20000公里,平均每年新建成4000公里。
成品油输送管道,2008年至2010年(三年)可能开工建设的有,(大)港枣(庄)线、兰郑长管道、抚郑管道、环北京管道等(局部已经开工建设), 共计约3000公里,平均每年新建成1000公里。2011年至1015年可能开工建设的有,各个炼油厂外输成品油管道,总计长度约7500公里,平均每年15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