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石油故事

吴德楣----中国台湾现代石油勘探的开拓者

时间:2016-02-02 09:41 来源: 作者:马镇

1992年6月,吴德楣(左一)到玉门油田参观,与功勋八井的老搭档史久光(左四)、老友赵宗仁(左三)在石油河畔留影。

    中国台湾的现代石油工业是抗战胜利后在一片废墟上发展起来的,筚路蓝缕开拓事业的人均来自玉门老君庙油矿。原台湾中油公司副总经理吴德楣先生亦是赴台玉门老油人,以他的才华和睿智,34岁担负起台湾勘探处主管的重任,鞠躬尽瘁30年,为台湾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玉门功勋八井的功臣
    吴德楣先生1917年生于江苏金山,父亲因服务新兴的铁路事业来到北平,他便在教会办的育英学校读完小学中学。中学毕业后受父亲的影响决意从事工业,考入河南焦作工学院矿冶系。抗战爆发,学校迁至陕西,与其它迁陕的学校合拼成西北工学院。1940年大学毕业后,吴德楣有感抗战“一滴汽油一滴血”的急迫形势,满腔热血地投身大西北荒原上的玉门油矿,成为我国最早的石油钻井技术人员。
    初创的玉门油矿仅有两个钻井队,吴德楣与他的校友、后成为克拉玛依油田总工程师的吴士璧在主管工程师靳锡庚的领导下担任值班员。1940年9月从萍乡煤矿调来的旋转冲击两用钻机安装在靳锡庚负责的八号井井位。二吴正是年轻时光,工人三班倒,他们则两班倒,每人工作12个小时,第二年夏天西北工学院同窗史久光到油矿分到八号井工作,他们的工作才减轻些。苦累对于有理想的青年都如鹅毛一样无足轻重,半个世纪后吴德楣谈及此时的工作依然只有自豪。
    1941年10月22日,八号井钻至448.78米时突然发生井喷,由于没有防喷器,无法压井,吴德楣在靳锡庚的指挥下与工人一起冲上钻台,在钻台上用钻杆、钢板搭起一个四米高的屋子,开一小门,让喷出的原油从门流出,又抢挖了十余个土油池。三天后从四川油矿借来的防喷器运到,强安装后,不料井下压力过大将防喷器阀门冲开,油气再次冲天而起,呼啸惊天。八井员工抬着一张钢板焊的桌子,铁腿朝上冲上钻台压在井口上,即刻便被油气流冲到一旁。直到油气冲垮井壁,砂石阻塞井道,油气流减弱,才乘势将另一件防喷器替换下破损的防喷器,压制住井喷。
    八号井自流喷油14个月,出油五万三千多吨,是民国时期产油最多的油井,有力地支援了抗战,被称作抗战“功勋井”而载入史册。吴德楣作为功勋井的技术员,不仅获得了荣誉,而且通过这口井的实践使他的钻井勘探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影响了他的一生。
 
    开启台湾石油勘探新猷
    1943年,资源委员会为提升中国的石油工业技术水平,派遣一批年轻的技术人员到美国留学,吴德楣被选中赴美研修。学习期满时抗战已经胜利,他被留在中国石油总公司驻美办事处负责器材的采购工作。
    台湾在日本侵占时期的石油产量是我国最多的地区,中油公司对台湾石油抱有很大的期望,但由于战争的破坏,中油公司接管后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急需技术人员充实力量。在此形势下,中油总公司急调吴德楣回国赴台工作。
    吴德楣自1937年随学校西迁陕西离家,至1949年5月归国,已是12年未见北京的父老亲人,但由于国内的政治形势,不用说省亲,连登陆大陆已成奢望,经直在台湾基隆下船后,到苗栗台湾油矿勘探处报到,从此与故乡亲人天涯海角。每逢思亲,心中黯然,只有加倍地投入石油工业中去消抵思念。赴台后,吴德楣先后任勘探处工程师室主任、副处长,1953年任处长,1959年晋升为台湾中油公司副总经理,主管勘探。
    台湾油矿的现状是,日本在占领台湾五十年间打了251口井,但在二次大战间为获得更多的石油,将设备几乎都搬到新占领的南洋诸国,凋零的台湾石油工业七个矿场只有出磺坑等四处30余口井出油,日产不足十吨,天然气75,000立方米左右,设备更是奇缺不全。勘探处一方面想办法购买设备,一方面到处收集器材零部件拼凑所需钻井设备。吴德楣亲自带领员工拼凑组装钻机的事迹,至今被台湾石油界作为创业精神传递给年轻一代石油人。
    勘探最重要的是前期的地质勘察,可由于两岸断绝,留台的地质人员仅三人。吴德楣想出一个与台湾地质调查所合作的办法,得到总经理金开英的首肯,带他与地调所所长、地质家毕庆昌商谈,解决了地质调查的问题。地质调查很快有了成果,绘制出竹头崎地质构造图,1954年,在吴德楣的指挥下布局开钻,在八百多米深处打出了原油和天然气。
遗憾的是,在此构造连续打出的井初始收获颇丰,不久便逐渐萎缩。吴德楣没有沮丧,他带领大家分析成败,认为台湾石油天然气富矿应在三千米以下地质构造中。但要付之行动打台湾地区从没有钻探过的深井,是要承担极大风险的。吴德楣以科学的勇气和担当向公司提出钻探深井的报告。总经理金开英给予了他全力的支持。
    1958年底,为节省经费决定启用日本战败而停产的锦水38号井进行加深。1959年5月开钻,7月底钻至4063米,创造远东石油最深钻井记录。11月11日试油,日产天然气11万立方米,原油十余吨,产量超过了台湾所有油气井的总和,轰动了远东。锦水深层油气的发现直接促成了台湾石化工业的起飞。
    此后,台湾石油钻探走向了光明,在吴德楣的领导下陆续发现了铁砧山、崎顶、宝山、青草湖、白沙屯等构造,加速了台湾石油工业的发展。吴德楣对台湾石油工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曾担任海外石油投资公司总经理,在台湾石油不能满足炼化需求后,带队伍到世界各地产油区争取好的矿区合作钻探,为台湾的石化工业雄踞亚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吴德楣亦成为台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起飞的功臣。
 
    海峡两岸石油界的牵线人
    1984年,吴德楣67岁时离开了奋斗近半个世纪的石油工业。他晚年最大的贡献就是拥护国家统一,促进海峡两岸石油界的往来。
     1991年,吴德楣不顾台湾当局阻挠回到大陆,与阔别55年的故乡亲人团聚。他在北京会见了玉门油矿的老领导老同事,深感国家的进步与繁荣,决意为海峡两岸的石油同行做些力所能及的联系工作。1992年5月,在他的促进下,台湾石油界高层组织“玉门旧人访问团”到大陆访问,成员都是抗战胜利后到台湾参与接受敌产的玉门油矿老油人。这是台湾公有企业对祖国大陆的破冰之旅,石油部部长王涛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访问团,随后又安排访问团到大庆油田、辽河油田、玉门油田访问。
    1995年春,在吴德楣和台湾中油公司另一位原副总经理、后任“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常务副局长虞德麟的联络下,台湾中油公司组织了正式的对祖国大陆的访问团。如果访问成功,将是台湾准官方对祖国大陆首次组团访问,必将开辟两岸交往的新局面。访问团在台北机场登机前突然接到“总统府”传来的电话,“总统”李登辉不同意访问团赴大陆访问。吴德楣焦急地到处找关系联系,请求李登辉放行。此时,石油部在人民大会堂准备了丰盛的晚宴恭候访问团的到来。先期到北京的联系人虞德麟在北京饭店守候电话,直到午夜等到吴德楣的最后消息是,李登辉坚决不同意访问。两位玉门老友在电话中大骂李登辉“不是中国人”。
    此次访问虽然在李登辉的阻扰下没有成行,但海峡两岸石油界从此像亲戚一样往来,在大陆石油工业走出国门的初期,台湾石油界给予了众多实质性的帮助,包括签订了多项合作项目。吴德楣功不可没。
    吴德楣曾多次对接待他的石油部领导表示支持两岸统一,说“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也很好”,盼望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随着台湾“台独”势力的膨胀,吴德楣深感台湾政治空气的浑浊,更加坚定了叶落归根的信念,在他八十岁时到故乡苏州购下一处房产,遂搬来颐养天年。
2003年8月13日,吴德楣先生在苏州医院仙逝,享年86岁。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网 世伟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伦贝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