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石油故事

原石油部长宋振明: 大起大落 不改初心 (下)

时间:2016-12-12 15:31 来源: 作者:康胜利
1960 年 初, 党 中 央、 国务院批准大庆石油会战。时任玉门油田鸭儿峡采油厂厂长兼党委书记的宋振明,紧随着老政委张文彬以及大批原石油师人的脚步,从祁连山下的玉门油矿赶赴大庆油田的高台子探区。3 月 11 日,在玉门油田参战领导焦力人的部署下,组建了玉门油田参加会战临时指挥部,宋振明任指挥。那年,他刚 34 岁。

扎根大庆劳心血亘古苍茫的荒原上,什么物质条件都不具备。风狂雪暴,宋振明和石油职工穿着高腰毡靴,腿都要冻僵了。不久,他所在的探区被编为第三探区。他仍任指挥。有时几日之内,会战队伍就上几千人,吃的不足, 有的队伍还没有住的帐篷。宋振明急了。他让负责行政工作的刘文明到安达县去,找石油部来的唐克司长求援。人家说你要什么?刘文明说什么都要,要锅要碗要水壶暖瓶雨衣雨鞋,还要帐篷。唐克也为难,像挤牙膏似的给点,于大事无济。时间不长余秋里来了,没有桌子凳子办公开会,宋振明又让刘文明去搞几个桌凳来。吃的喝的五十七师党委扩大会,后排右三为宋振明75困难,宋振明就亲自跑到油田外的一个部队,说我们来了个部长,没有肉,粮食也不够吃,求你们帮帮忙吧 ! 很多队伍没粮没水,要靠自己解决。

宋振明既要搞好全探区生产,又要顾及全探区生活,常常要和有关同志跑东跑西,急得满嘴是泡。在这种情况下,一天他又接到康世恩、张文彬亲自布置的一个新任务。康世恩说,会战领导小组要在你们三探区召开一个万人参加的誓师大会,会议就由你来筹备。宋振明大声保证坚决完成任务!

这就是如今人们,常常在银幕上看到的那场著名的 “石油大会战誓师大会” 。誓师大会首先面临的的是选址。宋振明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冒着严寒寻找,最终选定当地农民的一个大场院。1960 年 4 月 29 日这天,各路会战队伍打着红旗,从荒原的四面八方赶来了。万人大会,场面壮观。誓师大会由张文彬主持,余秋里做动员报告, 康世恩宣读会战动员令,黑龙江省领导做了祝贺讲话。当张文彬宣布“比武打擂开始”时,万人大会场群情鼎沸, 口号此起彼伏。宋振明就在会场,不过他此时的任务是为石油大会战中涌现出来的“五面红旗”牵马引镫。震天价响的鼓乐声中,五匹高头大马出现了,五位英雄端坐上面,这就是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他们披红戴花,走在本单位队伍的前面。而在他们前面,还有为他们牵马的,不过可不是马夫马童,而是他们的顶头上级领导。三探区指挥部宋指挥高兴得合不上嘴,乐颠颠地为马德仁牵马。
看着走在头里的王进喜,又一阵高兴喜上眉头。这个人是他发现的。一次他陪同张文彬,到本探区王进喜的1205 钻井队调研,发现这支队伍素质好,作风过硬,队长王进喜很有思想,不愧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们人拉肩扛,打出了优质井。他在大会上高喊“有也上,无也上”,有英雄气概。他本人三天三夜不离井场,老乡们管他叫“铁人”。宋振明把王队长的事迹向余秋里汇报,当时会战正需要大树英雄典型,余部长立刻就叫了好。所以走在马前的宋指挥看见王进喜披红戴花,比自己戴还高兴。在石油大会战期间,大庆油田英雄辈出,同时也摸索出了许多符合油田实际的现代工业管理经验,其中有不少后来在全国推广。“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岗位责任制” 等等, 尤其是 “岗位责任制”的诞生,让深有切肤之痛的宋振明百感交集。1

962 年 5 月 8 日凌晨,大庆油田采油指挥部的中一注水站发生严重火灾。宋指挥急火火赶到现场时,机器设备报废,站房已成瓦砾。他顾不得满身污油脏水,跑到康世恩那里去报告时还不到6点。突然听说注水站被一把火全烧光了,暴怒的康世恩狠狠地训斥了这个愧疚不已的下属。训归训,看着宋振明的样子,康世恩的心一下子又软了。他立刻布置当日在火灾发生地开现场会,油田各单位领导都要参加。火灾现场会后,会战工委连续7 天开会,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查找漏洞,研究措施。宋振明作为采油指挥部指挥,蹲点在本部下属的北二注水站, 贯彻工委会议精神。距中一注水站火灾不到一个月,北二注水站的五项生产管理制度就拿出了,即岗位专责制、巡回检查制、八不交接制、设备保养制度、质量负责制度。在职工们研究制度时,宋振明对此也倾注了不少心血。他在该站全体职工大会上说,你们搞的五项制度很好,这就叫名堂!我已向会战工委作了汇报,领导非常重视,认为对全战区有指导意义,要在这里开现场会。宋振明指示生活办公室,给北二注水站拉来一口大肥猪,还有一桶豆油,作为鼓励。后来开会时有人问怎样才能搞出名堂。宋振明风趣地说:北二注水站搞的岗位责任制就是名堂。会战工委奖励了他们一头大肥猪。今后咱们规定一条,谁搞出名堂来就奖励推广谁,就有肉吃。大名堂的吃大猪,小名堂的吃小猪。搞不出名堂的,就看着别人吃猪!

时隔不久,周恩来总理视察大庆油田,在北二注水站认真逐条看了挂在墙上的岗位责任制,连连称赞。如今,岗位责任制早已普及全国。其诞生地大庆油田北二注水站也因此闻名。1966 年 5 月初 ,周总理又一次来到大庆。从总理听取大庆石油会战工委书记、总指挥徐今强的汇报,到会后的视察,宋振明都参加了,而且始终陪同在总理身边。在大庆炼油厂,总理饶有兴趣地询问了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再次给予了肯定。谁能料到,随之而来的“文革”,把时任大庆工委第三副书记兼第一副指挥的宋振明,瞬间打成了“大庆第一号走资派”。

在被迫害的日子里,失去自由的宋振明与同样被迫害的陈烈民相互鼓励, 坚持了原则性、 斗争性,全力保护基层干部,并做好了斗争三年、五年的思想准备。在周总理的过问下,大庆油田当时的文革领导班子发生分化,主要负责人居然说,解放了宋振明,大庆的文化大革命就白搞了!另外几位则竭力主张让宋振明复出工作。后来的燃化部多次指示解放宋振明,但大庆文革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就是装聋作哑。直到 1971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点名解放宋振明,他才得以复出,任党委副书记,随后又出任革委会副主任兼生产部第一副主任。不久,陈烈民也复出了。

二人复出后,他们珠联璧合,大展身手,任用了大批已经 “解放” 的基层领导、生产骨干, 全力恢复油田生产元气,扭转被动局面。1975 年 2 月,黑龙江省委任命宋振明为大庆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同年 10 月,宋振明调往北京,出任石油化工部副部长,继续兼任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动身前,他对陈烈民等老战友深情地说:文革前我在大庆干了 6 年,文革中被斗了6 年,文革后又干了 6 年。大庆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的家,我还会常常回来的。 说不定有一天我死了,还要魂归大庆呢!1978年3月8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任命宋振明为石油工业部部长。在宋振明任部长期间,我国的原油年产量一举突破了一亿吨大关,跃上了世界产油大国行列。这个伟大成就的取得,是包括石油人在内的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其中也倾注着宋振明部长的心血。
1979 年 11 月 25 日, 渤 海 二号钻井船翻沉的特大事故不幸发生了。1980 年 8 月 26 日 , 石油工业部部长宋振明向国务院呈递了检讨书。他在检讨书中态度诚恳,并勇于承担责任。最后他写道: 我们心情十分沉痛,深感有愧于党和国家的委托,对不起殉难同志和他们的家属。为了挽回给党和国家造成的不良影响,请求给予撤销我的部长职务的处分。 这个检讨书后来在 《人民日报》被刊登出来了。中央书记处、国务院于 1980 年 8 月 25 日举行联席会议。国务院在会议上作出关于处理“渤海二号”事故的决定:一、接受宋振明同志的请求,解除他石油部部长的职务,提请人大常委会批准。二、国务院主管石油工业的副总理康世恩同志,对这一事故没有认真对待和及时处理,在国务院领导工作中负有重要责任,决定给予记大过的处分。同日,时任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呈交报告,报请批准解除宋振明同志的石油工业部部长职务。沉船事故发生时,宋振明刚刚带着石油部 31 名部、司局干部在西北油区进行调研回来。此时宋振明任部长尚不足两年。

痛惜事故发生,加之受到重大处分,他经受了大起大落的重挫,内心遭到重创。最难过的还有康世恩。他是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还怕什么 ? 他却把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崇高的政治荣誉,看得重于生命。受到组织处分,此事对一位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祖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老同志,无论从心理上、身体上都需要有一种承受力。 那天晚上回到后海北沿的家里,对家里人说“今天心发慌。”他有气无力的伸出手来对儿子说:“你给我摸摸脉。”康卫平搭手一摸,不由得一惊。父亲早就有心脏病,外行也感觉得到, 那脉在跳跳停停。这下母子可全急了,马上要找人送医院。康世恩却摆摆手,低声言道:“病也有一点,我受处分了,心情当然不愉快。”“您以后别不顾身体地干了 !”做医生的儿媳刘宜流着泪,这时也过来劝他。见 儿 媳 这 样 说, 康 世 恩 苦 笑着批评道:“唉,你们这些年轻人哪……”“不管怎么说,”短暂的沉默之后,康世恩又沉痛地说道,“牺牲了七十二个同志,他们的老婆、孩儿怎么办 ? 孩儿小的要上学,上完学的要找工作,我得给人家想想办法,把生活解决好。”那一夜,康世恩辗转反侧,彻夜未眠。他说:“我受处分也好,可以减轻下边的责任。”

此事远未结束。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于 1980 年 9 月 2 日公开审判“渤二”事故直接责任者。以渎职罪判处海洋石油勘探局局长马骥祥有期徒刑四年,副局长王兆诸有期徒刑三年,局副总调度长张德经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82 号船长蔺永志有期徒刑一年, 缓刑一年。1980 年 9 月,在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上,杨樵、沈岳瑞、周传甲、司徒汉委员提出 78 号提案, 要求将 “渤二”打捞上岸,以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做详细分析。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函字 98 号通知将此案交石油工业部研究办理。1981 年,交通部烟台海难救助打捞局把沉船切割成十大块捞出。随后,六机部 702 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等权威单位对该船翻沉进行了反复的实物科学技术鉴定、模拟试验和电子计算机计算,基本查清了造成翻沉的真实情况。根据打捞起的实物证实,船体设计上存在着严重缺陷。经过船模试验和计算,证实“渤二”当时拖航状态可抗十二级台风,由于甲板上四个通风筒被打掉,加之海水涌入后,机舱没有配备密封设备,也没有应急的排水系统和发电设备,致使在十级大风下被冲击翻沉。

此后,中央当时的领导同志多次讲“渤二”事件不要再提了。1982 年 6 月 15 日,国务院下发国发(1982)6 号文件,通知:鉴于近两年来康世恩同志在石油工业部的工作卓有成效,国务院决定撤销对康世恩同志记大过的处分。1985 年 3 月 6 日,中央组织部发出 96 号文:恢复宋振明同志正部长级待遇。十几年前,我曾走访有关方面的人士,就“渤海二号”的来龙去脉,得到幕后情况是在十年动乱的70 年代初,我国的石油工业就准备大规模走向海洋。这些在陆地上人拉肩扛了几十年的石油人,搞海洋石油都成了新兵。管理者对完全不同于陆地的海洋缺乏了解,生产者则普遍没有海洋意识。1973 年,大连造船厂制造了我国第一艘钻井船,命名为“渤海 1 号”。同年,石油部从日本买来了“渤海二号”。“渤二”是日本的一艘旧船,原名“富士丸”,据说在其老家就出过事故。这艘船在诞生时,世界上还没有制订出相应的科学规范,譬如甲板上通风口太低、底层都是通舱等。当时国家只批给那么多的外汇,按照少花钱多办事的传统原则,只能选买得起的。

该船服役十六年,修修补补不知多少次。 “文革” 中大批 “洋奴哲学” , 要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坏了也不能进口东洋人的配件。通风筒铆钉坏了,铁板锈蚀了,工人 P+E们自己动手,修旧利废,弄成代用品替换,结果事故中最先打断的就是通风筒,海水由此直灌进没有隔离的通舱,发电、动力系统全泡了汤。失去功能的船体犹如狂涛骇浪里的一片树叶,尽管全船同志以“人在船在”的英雄气概与风浪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终究也没能摆脱船沉人亡的厄运。石油勘探局党委书记、局长马骥祥也并未服刑四年,判决两年后就被任命为石油部浅海石油勘探会战领导小组组长兼分党组书记,重返勘探前线。他不计个人荣辱,为振兴石油工业贡献了毕生的力量。1996 年初,马骥祥同志不幸病逝,终年 75 岁。宋振明于 1990 年 6 月13 日病逝。在临终前,他要求回到梦牵魂绕的大庆。他曾写过“生为大庆人,死为大庆魂。骨灰埋大庆,何须立碑文” 的诗句。 宋振明去世后,大庆万余名石油人以及地方同志,含泪为他送行。部分骨灰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而他的大部分骨灰, 则按宋振明本人生前的嘱咐,放在了大庆会战的 7 处纪念地,以实现他“好让我的灵魂永远伴着大庆”的遗愿。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网 世伟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伦贝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