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部长宋振明: 大起大落 不改初心 (上)
时间:2016-12-27 14:44
来源: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官兵中,后来担任职务最高的是石油工业部部长宋振明,但起伏最大、坎坷最大的也非他莫属。几十年前那次举国震惊的“渤二”事件,至今还记忆于许多人的心底。1979 年 11 月 25 日 凌 晨, 石油工业部海洋石油勘探局“渤海二号”钻井船在拖航移位过程中,遇十级大风翻沉,局钻井处处长康于义等七十二位同志牺牲。事故消息随着电波迅速遍及海内外。1980 年 8 月,由全国总工会和国家有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对“渤二”翻沉事故的调查结束时,认为这是一起责任事故。当月 25 日,中央书记处、国务院举行联席会议,决定解除石油工业部部长宋振明的部长职务。副总理康世恩同志列席了会议。他因主管石油工业也受到牵连,会议决定给予记大过处分。受到此次事故牵连的还有其他一些人。1990 年 6 月 13 日,64 岁的宋振明同志在大庆逝世。宋振明同志病重住院期间,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受委托向他转达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慰问,并嘱托有关部门对他进行全力抢救。宋振明同志逝世后,遗体在大庆火化,骨灰部分撒在大庆油田,部分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一室正面。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 李鹏、李先念、姚依林、宋平、李瑞环、王震等送了花圈;中顾委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和河北省馆陶县委、县政府也都送了花圈。姚依林、宋平、李瑞环、王震等中央领导同志参加了宋振明同志骨灰安放仪式。盖 棺 论 定, 对 于 一 位 饱 受 争议的人物,组织上最终是这样评价的——宋振明同志在石油部门工作38 年,参加过我国第一个石油基地玉门油矿的建设,参加和领导过著名的大庆石油会战,是建设和发展大庆油田的领导人之一,是我国石油战线上的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他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呕心沥血,艰苦奋斗,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在大庆石油会战期间,宋振明同志常年在第一线组织指挥生产建设,亲身实践并身体力行“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作风,培养“铁人”式的职工队伍。十年内乱期间,宋振明同志横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 蒙受了极大的冤屈。 他针锋相对,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当时油田生产和管理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 他顶着各种压力,组织开展地下情况大调查,集中群众智慧,采取坚决措施,扭转了油田产量下降的被动局面,随后又组织干部和职工,制订和实施了原油年产量上五千万吨、稳产十年的规划方案,为大庆油田的持续稳产高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宋振明同志在主持石油部全面工作期间,带病行程数万里,走遍了全国大小油田,深入调查研究,依靠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使我国原油年产量突破一亿吨,进入了世界主要产油国家的行列。在主持中国石油开发公司工作期间,他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方针,积极探讨南方陆上石油对外合作方式和途径, 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实事求是的评价,足以告慰宋振明同志的在天之灵。为坚定的信念终生奋斗的这位老石油师人,当之无愧。1926 年,宋振明同志生于河北省馆陶县一个贫农家庭。1938 年参加山东筑先抗日纵队;曾任八路军129 师旅宣传员、指导员; 194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 年入抗日军政大学 7 分校学习;后任陕甘宁边区关中军分区营教导员、 党委书记、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安康军分区干部部副部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扶郿战役。转入石油战线乃至以后,他先后任石油工程第一师三团代政委、玉门矿务局运输处处长、采油厂厂长、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指挥、大庆油田党委书记、石油化工部副部长、石油工业部部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原油田会战领导小组组长等职。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届、 第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尽管宋振明头上有如此之多的头衔与光环,无不值得一书,但我想还是追寻着他的人生足迹,从其石油师的经历说起。铸剑为犁转入石油战线1952 年,为加强新中国石油工业建设,毛泽东主席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第五十七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当时驻扎在在陕西汉中的该部立即进行了动员部署。师党委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师政委、党委书记张文彬主持。参加会议的师党委委员有师长张复振、副师长张涛、张忠良,政治部副主任秦峰等,除了原五十七师各团的领导,还有陕西省军区独立第十三团团长王有常,代政委宋振明。原来,按照中央军委部署,独立第十三团正式隶属第五十七师,编为石油工程第一师第三团。该团按照部队分工,任务是汽车驾驶。当时,全团拥有 9 个步兵连、3 个机炮连、1 个迫炮连、一个警通连,共计 1,658 人,其中共产党员 299人,青年团员 454 人。就这些拿枪杆子的人,要开始掌握一门对他们来说的新奇技术。隆隆的汽车轰鸣,打破了汉中盆地多日来的恬静。为了三团的汽车驾驶培训,西北石油管理局从兰州调集 40 多台大卡车,并派来李誉柱、郑浩等数十名教练员。望不到头的车队发着震耳的吼声,钢铁长龙一路风尘进入汉中。老百姓瞪大了眼睛,被这从未见过的场面所震撼,石油师战士们欢呼雀跃。宋振明也很激动,走上石油战线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952 年 10 月 28 日 上 午, 天高云淡,金风送爽,开学典礼在三团隆重举行。宋振明代政委、王有常团长陪同张复振师长登上检阅台,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命令。命令说: “为响应毛主席号召,加强现代化的工业建设,来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捍卫祖国安全,为东亚与世界持久和平,毛主席已命令我师全部转入石油工业建设。为了完成这一重大任务,我全体同志均急需掌握与熟练各种技术,为现代化的工业建设而奋斗。根据我师的今后任务,决定三团全部学习驾驶汽车。”庄严的命令,神圣的使命,鼓舞了宋振明和全团指战员。接受师命令后,团里又进一步做了分工。宋振明负责驾驶培训,王有常负责西北运输线上的设施基建工作。宋振明高高的身材,典型的北方汉子,当了团政治处主任时才 20出头。他有文化,又勤奋好学,思维敏捷,谈吐幽默。多么枯燥的话,从他的口中一过,往往就变得有滋有味,风趣横生。因此,他这个政委的话,干部战士都爱听。当时汽车还很稀罕,是被人们仰视的神奇的庞然大物。土生土长的战士驾驶它,是多么困难而又令人神往的事啊。特别是团里很多战士,在此之前连汽车还没坐过,现在立刻要学驾驶,别提那个兴奋劲了。指战员们文化水平有限,可对学习驾驶汽车的重要意义认识得可不浅。政委不知讲过多少次了,石油是工业巨人的血液,石油运输线就是大血管。毛主席命令我们学汽车,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再苦再难也难不倒我们,握枪杆子的手,一定能握好方向盘。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指战员们创造了奇迹。那时学驾驶可没有条件优越的驾校,教练车又太少,平均每台车竟配上 30 名学员之多。僧多粥少,每人每天实际操作时间,只好不得超过 10 分钟。学员们特别珍惜这点有限的时间, 不能上车就模拟练习,简直都着了迷,睡梦中还在练加减档,抓住战友的胳膊用力扳。那些天里,劳累伴随着宋振明政委,从晨曦到落日。部队都睡了,宋振明办公室的灯光却常常是亮到后半夜。作为政委,他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如此之大的驾驶培训场面,不亚于一场战斗。师党委把这个任务交给自己,是对自己莫大的信任。人员、生活、设备、学习、 安全, 哪一点都必须考虑周全。宁可不吃不睡, 也不能出任何纰漏。在宋振明政委的领导下,战士们勤学苦练,全团参加驾驶培训的1285 名同志,有 1,226 名一次考取了驾驶执照。这一优异成绩,让政委笑出了声。当初抱有“这些握枪杆子的手,握方向盘行吗”疑虑的地方上的人,此时也向政委和战士们伸出大拇指,“你们这些扛枪杆的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方向盘。到底是石油师,真了不起!”他们那里知道,指战员们付出了多少辛苦心血,宋振明政委为此经历了多少不眠之夜。参加中国石油运输史上著名的“原油东运”原油东运计划,是指要把玉门油矿生产的原油,经酒泉、张掖、武威,全程 622 公里,用汽车运至兰州打柴沟火车站,然后装上火车运往炼油厂。 在旧中国, 我国石油采、炼的布局极不合理,炼厂大都建在远距油矿的东部沿海地区,原油靠外国进口。当然,这是为帝国主义利益服务的。解放后,玉门油矿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而在这一地区一时又无力建设大型炼油厂。为解燃眉之急,国家决定采取长途运输的方法,充分发挥沿海地区老炼厂的作用,生产国防、经济建设和民用油品,以节省国家为进口油品而花费的巨额外汇。团长王有常与政委宋振明分工不同,他负责的基建任务。分工后,王有常就立即带领营教导员张会智、副营长陈家胜等 60 多位排以上干部前往兰州,与石油运销公司的同志共同筹建原油东运基建工作,为原油东运做准备。王团长是山西灵石人,贫农出身,1937 年参加了抗日武装“决死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剿匪战斗中, 他多次立功也多次负伤。在石油战线,他又与宋振明政委搭档, 书写了石油师三团的辉煌篇章。一切为了早日完成基建任务,早日开始原油东运。千里运输线,要途经茫茫戈壁、沙漠、河西走廊,还要翻越氧气稀薄的乌鞘岭。这一带气候恶劣,人烟稀少。每逢冬季,寒风刺骨,滴水成冰,老天爷恨不得一下把人冻死。春季来临,这里没有鸟语花香,常常是狂风怒吼,挟沙裹石。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王有常团长知道,政委那边千余名运输战士已整装待发。那段时间,团长和政委经常沟通情况,通报经验教训,互相激励。为了早日建设好原油运输线,王有常团长特别注意同石油企业筹备原油东运的同志们密切合作,并带领石油师三团的官兵不畏艰险,吃苦耐劳,把战争年代的那股不怕苦的精神,发扬光大。不惧环境险恶,他们认真踏勘路况,努力熟悉建筑业务知识,踏遍了沿途每一个路段。在 康 世 恩、 杨 拯 民、 张 复 振等领导和帮助下,各项基建任务逐一得到落实,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就做好了东运的准备工作。他们接车503 辆并安装了油罐和相应的装卸设施;对沿途 147 座桥梁、720 个涵洞及路面进行了修整加固;新建、扩建了沿途运输食宿站、停车场和修车设施。刚刚转入石油战线,宋振明、王有常就率领石油师三团,打了个大胜仗。迎着肃北传来的捷报,驻扎在陕南的石油师三团指战员驾驶着汽车,挥师西进,兵发酒泉,与运销公司部分职工会合,组建了玉门矿务局酒泉运输处。1953 年 11 月 1 日,原油东运试运典礼在玉门油矿举行。石油管理总局局长康世恩兴高采烈地为典礼剪彩。石油师师长、玉门矿务局第一副局长张复振、苏联专家莫谢耶夫先后讲了话。大雪纷飞,朔风凛冽。车阵一眼望不到边。祁连山下,筑成一幅撼人心魄的出征图。宋振明昂首挺胸,肃立在队伍前面。一声令下,似山洪、似风暴,满载着原油的 790 台油罐卡车,一齐狂吼,地动山摇。倾刻之间,大戈壁上,铁流滚滚,不见尽头。这次中国石油工业史上著名的“原油东运”,开创了新中国石油汽车运输事业的新局面。 解放初期,我国石油运输仍相当落后,石油师三团的到来,迅速壮大了石油运输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