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光明院士: 为国探油七十年 (上)
时间:2020-04-01 10:12
来源:
在新中国石油工业艰苦创业的里程碑上,镶嵌着一个响亮的名字——翟光明。如今,在北京六铺炕的街上,人们经常看到一位身材高高的老者,步履沉稳,精神矍铄,走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没错,这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外人一定看不出来,翟院士已93岁了。算来,打从北京大学地质系走向大西北,他埋头为国家勘探石油已近70年了。
辗转流离求学路
在山水秀丽、茂林修竹的皖南泾县,有个桃花潭。古代李白的“《赠汪沦》诗:“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是在此潭边上写的。风景虽好,可当不了饭吃。为家小谋生,翟光明的父亲到上海金山卫官办的盐务所当差。由于丈夫常年在外, 无奈兵荒马乱,音书阻隔,无依无靠的母亲只好回到湖北宜昌的娘家, 有时也投奔各地的亲戚。1926年,翟光明就在这飘忽不定的环境里出生了。外祖父去世后,生活由三舅照料。1937年盛夏,不料祸从天降,日本军队为进一步侵略中国,8月13日对上海发动进攻,轰炸后烧杀抢掠,即后来史书所称的“八一三事变”。自那天以后,父亲与家庭失联,再无音讯。母亲心急如火燎,和几位亲戚急赴上海,冒着危险四处找寻,看到的只是废墟和死亡。她哭天无声哭地无门,只好带着小光明投奔天津的奶奶,由大伯父照料生活。此前小光明已有一姐一哥,为不拖累家庭,姐姐小小年纪就自己谋生去了。
在宜昌时,翟光明已读过一年小学。眼下,经济来源断了,吃饭都成了问题,何况学费了。急也无法,只能望着校门叹气。无奈中,后来事情发生了转机:翟光明的姑姑在北平协和医院当护士,期间认识了一位住院名人叫罗木斋。此人可是非寻常之辈,在天津卫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罗木斋对姑姑的护理照顾非常满意,有点感激之情,于是出院时就带回天津做家庭护士。借这层关系,翟光明进了汇文小学,直到毕业年学费全免。接着经姑姑再次说情,他又进入了罗木斋建立的“木斋中学”。深知此学来之不易,懂事的小光明不敢丝毫懈怠。木斋中学离家很远,每天要徒步往返近10公里。路远不怕,最难忍的是饥饿。午间看人家去吃饭,他无饭钱,只能勒一勒腰带默默忍着。久而久之,一个富家同学主动找他,说我你帮我学习,午饭就跟我一起吧。按现在的话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金钱。当时小光明乐不可支——既有饭吃又能复习,何乐而不为!于是,难题给他讲,考试让他抄。为感谢翟光明,午饭去别墅,不回去时他买午餐也是一式两份。那同学给他补充物质食粮,他给同学补充知识食粮,小哥俩各取所需,同窗共赢。
一晃三年初中毕业时,姑姑已离开罗家,求学之路又面临一片迷茫。此前哥哥就因无钱读书,上唐山做工去了。听说公立学校收费少,要能试试多好!翟光明想已再无人可求了,没办法就打工去。他把想法对堂姐说了。堂姐前几年就去了北平,在电话局里当接线生。堂姐的回话,让迷茫中的他看到了一线希望。对,到北平去试试!翟光明只身一人,报考市立第一中学。此举也应了那句话:若老天关闭了你的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发榜下来,不单金榜题名,还名列前茅呢。
总算有学上了,可新问题又来了:住哪儿啊?市立一中地处东城北锣鼓巷顶北头,现在北京市第一中学还是原位置,再往北就是如今的二环路。好歹学校离堂姐租房处不远,堂姐在自己也很困难的条件下,让堂弟在过道搭一小铺容身。后来学校解决了翟光明的住宿,大集体房,象征性地收取一点宿费。按说安居后可乐业了,他还是乐不起来,因为依然被饥饿所困扰。日本人占据下的北平,一派萧条,民不聊生。翟光明的姐姐、哥哥时不时寄一点钱来,供养着弟弟。这个穷学生,有上顿没下顿。饥肠辘辘时,他就去以读书抵挡。最爱看的是中外名著,遍览群书,从中汲取思想和文学的滋养。学校里日本教员教的日语,他特别反感。即使是普通的学生,当亡国奴的滋味也是难以形容的屈辱。
那时北平城有环城铁路,坐车发生的事使翟光明至今刻骨铭心。一天他在车上,看见个没挎枪的日本兵上来后,目露凶光睥睨一切,横着膀子冲撞中国乘客。别看翟光明是个穷学生,骨气可硬着呢。此时目睹日本鬼子的行径,旧仇新恨一齐涌上心头:父亲失联、家破人亡、兄姐受难,背井离乡。那年在天津日本租界,哥俩曾被日本兵暴打。近日在北平街头骑车时,又被工厂的日本人痛殴。屡次打你还别问为什么?什么都不为,就是看你们中国人不顺眼,想揍你!想到此,翟光明双目喷射着怒火,接着又如枪似箭刺向日本兵。那家伙见状竟来劲了,推开人过来撞翟光明。你撞我也撞,翟光明一时间把国仇家恨聚集在膀子上,真想立马把眼前这个家伙撞死得了。那日本兵一看这中国人不怕他,再四顾满车的中国人都瞪着他,仿佛都想揍他,顿时便吓退了,不敢等到要去的地方,见车门一开就赶紧跑了。这70多年前的往事,让翟老至今讲起来还有快感。
说话到了1945年,翟光明这一年高中毕业,日本帝国主义也投降了。欢庆抗战胜利的游行过后,他必须要想想毕业后的去向了。他想上大学,又不敢想。为什么?一是没把握,二是一个“钱”字。就此止步去打工,对于一个风华正茂的理想青年来说,又于心不甘。前有车后有辙,何不照方抓药再找找有无免单的。于是他天天踅摸着墙上告示、街头报纸,急切地过滤着院校招生消息。终于有一天,翟光明在报纸上看到了希望:北京大学地质系招生,是人们一般不愿报考的冷门,自己容易得手。另外不光免学费,还另发助学金。这下可好了,哥哥也赞成报考试一试。真是“没有考场外的状元”,这“试一试”就试出了后来的一位国家院士!
开学前的空档期,仍是没有饭辙,饥饱无常。正犯愁呢,社会上举办“假期夏令营”,正在招生,翟光明赶紧去登记参加。真不错,天天有饭吃了。一次外出,他迟到了,为惩罚将他列入到编外队。这也不要紧,毕竟还管饭啊。可有一天事来了,被蚊虫叮咬,他上吐下泻趴下了。大夫看后说是传染病,队友听了都像避瘟神一样躲着他。带队教官过来说,你不能在这里了,赶快出队!
怎么办?拖着疲软病体的翟光明几乎绝望了。就在此时,又是善良的堂姐赶来了。无钱医治,堂姐扶着他去了前门外路东的鲜鱼口。翟光明知道,那里有原籍的泾县会馆,会帮助在京乡亲排忧解难。会馆见其状可怜,故不嫌弃这个身患传染病的游子,破例收留了他。他的病愈发严重,却无钱问医。痛苦时刻,他仰望着高大得仿佛要压下来的前门楼子发出长叹:天哪,你真的要置人于死地么?正当翟光明备受疾病煎熬时,宜昌的姐姐急火火赶到了会馆。她和堂姐请来一位从协和医院下来的医生,经诊断确定弟弟患的是 “黑热病”。此病必须要打一种针,每针的价格要两块钱。彼时“两块”非此时“两块”,那时一块钱能买几十斤面粉。为了保弟弟命,姐俩什么都不顾了,所有能卖的东西都卖了。倾尽一切后,翟光明才没夭折。小命保住了,入学北大却延误了一年。为找饭辙进夏令营,进了后又得了传染病,似乎太倒霉。说来竟是因祸得福,此话怎讲?事后他才知道,这个夏令营是国民党“三青团”搞的,若是当年不因病被撵出,“文革”中不死也得蜕层皮。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北大,可没有现在的富丽堂皇,还在沙滩红楼。这座红楼,却比现在的北大名气更响。它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都曾在这楼里上班。翟光明住在北大西斋,那是红楼北边胡同里的平房。地质系的教授都是领域里振聋发聩的大腕,如讲台上的黄汲清、谢家荣、孙立柱等,后来的中科院院士张文佑,那时才是助教。当时中国还处在进口“美孚”的年代,被外国人讥讽为“贫油国”。不知道别人,反正入学前翟光明连“石油”一词都没听说过。他对地质学概念也不明晰, 只知道搞地质就是跑野外找矿, 像煤矿、 铁矿、 金矿什么的。即使教授讲课,也是沉积学、构造学,不讲石油矿藏。离他宿舍不远,就是北大地质馆,翟光明常去。久而久之,他喜欢上了地质学。开始从单纯的学费免单、助学金、好找工作的盲目,上升到了潜心学习、立志报国的自觉。因此到了周末,他连北大旁边的北海公园都很少去。在校期间,翟光明亲历了“反饥饿、 反贪污、 反内战 ”大游行,还到门头沟等地做宣传活动。北平解放,他目睹了解放军进入北京城和开国大典活动。这个饱尝旧社会风霜的穷学生,和劳苦大众人民一道,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投身大西北锻炼成长
1950年夏,翟光明毕业了。那个年代的就业与现在完全不同,完全是国家按照建设需要统一分配。毕业生信念也不一样,是坚决听从祖国召唤,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这种分配,不征求意见,不提前告知,打起背包就出发。一天,分配通知到了:翟光明、徐旺同学,前往玉门油矿报到。玉门油矿?在哪儿呀?他从没有听说过玉门油矿,教授也没讲过。翟光明只记得唐代王之涣的那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大西北孤寂荒凉的古边关,难道是那里么?还得说是文化人,一猜就中。
1950 年8 月19 日, 一纸由中央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人事处签署的中国石油有限公司新任职员赴任凭单,递到了翟光明手中。
他背负着行囊和理想,与同学一道,向遥远的玉门关出发。自此,翟光明开启了七十年探油生涯大幕。
新中国成立之初,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铁路只通到西安,从北京出发要走好几天。玉门油矿发现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解放初期年产量仅12万吨,几十列火车就拉完了。产量就国家的需要而言,犹如“耳挖勺里炒芝麻”,可怜则个!
火车呼哧呼哧到了西安,翟光明住进了西北石油管理局等待搭车。玉门油矿的勘探处在兰州,而去兰州必须要等有路过西安的运输汽车。本来那时汽车就很少,石油上几个月也不见得有车去。就这样,两个月后,翟光明才搭上了西去的货车。搭车的还有一位年轻的女同志,她不久前与勘探处的青年结婚,这次是前去探亲。司机和司助怜香惜玉,让她坐在驾驶室两人之间。翟光明可就苦了,坐在裸露的货车上边。时值初冬,往西越走越冷。出京时还热,他不知此行深浅,只穿了单衣。此时寒风刺骨,才知厉害。无奈,只得把能裹身的都裹上,蜷缩在一角。
这是辆国民政府留下的美国“道奇”,也老龄了。走在高低不平的砂石路上,嘎吱嘎吱,颠颠簸簸,100多公里就得停车。吞着风沙,从西安到兰州,翟光明熬过了四天三夜。
在兰州市内皋兰山下的玉门油矿地质勘探处,翟光明报了到。这里的处长是素有盛名的大地质家孙健初。 没有如今的欢迎会,孙处长也没单独找他谈话,谁也没有通常的客套,几天后就派他跟着老同志,徒步沿祁连山、河西走廊进行野外地质考察。他还是没有棉衣,把所有的衣服都套上。尽管这样,出城一上高海拔的乌鞘岭,就冻得麻木了。这一行地质队员像“叫花子”,风餐露宿,点上篝火,住破庙,睡山洞,走哪儿住哪儿。这还不算,性命之忧始终困扰着他们。那时这一带还未实行“土改”,地主依然是地主, “西北王”马步芳的匪帮十分猖獗。1936年,马步芳的马家军以暴行,致使红军西路军全军覆没,并且残忍的虐待和杀害了数千名红军战俘,很多的男女战俘生前都受到了非人的折磨。马家军的暴行,一直沉重地压在毛泽东和我军将领的心上。如果只是战场上的失败还不至于如此让人痛恨,令人发指的暴行是不可宽容的。就在一年前,毛泽东给正在解放大西北的彭德怀下了命令:不能接受马家军投降,一定要全部歼灭。
为了保护考察队,部队派出一个班战士同行。那天考察队刚进了永昌县一个村庄,就有老乡上来说:马家军烧杀完刚走,你们要是早来一步就全完蛋了!闻得此言,他们无不倒吸一口凉气。他们撤到一个山谷里,差点遭难的恐惧、单层帐篷的寒风,让考察队员谁也睡不着。 夜半时分,他们听见有马蹄声从山上下来,越来越近。解放军战士开了枪,大家都紧张极了。后来知道是附近的牧民,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
就这样,考察了半年。1951年元旦、春节都是在山里边过的。完成任务回返兰州时,翟光明他们人人蓬头垢面,满身的虱子。那个年月的艰辛,现在的一般年轻人是难以相信的。
这次地质考察,收获颇丰。孙健初处长很高兴,除了慰勉,还专门找翟光明谈了话。大概孙处长看出了这是棵好苗子,看了他的《河西走廊地区地质调查报告》后再找他,悉心帮助分析,指出哪些正确哪些有问题,并鼓励他努力钻研地质科学,将来为国家找油多做贡献。对于孙健初的器重和关爱,翟光明感到非常温暖。不久,西管局调翟光明赴陕北四郎庙,参加那里的钻井工作。
他在陕北四郎庙工作了两年多时间,在那里结识了老地质家陈贲等前辈。四郎庙条件虽然很艰苦,但是利用尽可能的空闲时间,自学了陈贲给的大量英文资料,包括钻井、测井、录井等专业书籍和文献,还有自己购买从北京、西安等地新华书店邮来的专业书籍。
四郎庙地处陕北高原,旱天土层坚硬如石,雨天泥泞不堪,环境恶劣。钻井现场分别是钻井队和地质队。翟光明是地质的,住在井位旁边的简陋板房里。经常没饭吃、工作累这些他都不怕,最急人的是工作职责如分析砂样、油层层位、矿物成分等石油地质内容,学校里没学过。如今回想起来,翟光明说必须要感谢当时的西管局总地质师陈贲。陈贲去美国油田实习过,回国时不带别的,只带回很多石油地质学专业书。或许他知道翟光明的困扰,所以每次从西安来井队,总要给他带来几本。《地下地质学》、《油层物理》、《电测井》等等,这些书可是雪中炭及时雨,让翟光明如获至宝,没日没夜啃读起来。美国人开发油田早,因此怎么认识的怎么做的,讲得头头是道。只看还不过瘾,他还把这些英文书籍里的重要章节译成中文抄写成册。日后,这些册子西管局都拿走了。
翟光明在艰苦和孤寂的四郎庙,大部分时间蹲在井上,对每一口井、每一道工序和岩屑情况都认真记录和消化, 潜心研究井下油气地质特征。在这里,他首创了国内测井新方法—— “荧光录井法”、“染色分析法”、“百分比录井法”。
返回西安不久,翟光明就被派到北京参加了石油管理总局举办的地质工作总结研习班。各地石油地质单位都是拿着资料本子汇报发言,轮到西北石油管理局的翟光明了,只见他拿出了一幅大图。原来,为了汇报更明晰,他把自己首创的测井法绘成图带来了。整个研习班这是唯一的。此举引起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极大兴趣和重视,一时间大家都对这个小伙子刮目相看。研习班结束时评选甲乙丙三个等级先进荣誉,甲等空缺,乙等只有两位,翟光明即为之一。喜讯传回西安局里,局长康世恩高兴了。翟光明一回去,康世恩就亲切地接见了他。表扬加鼓励,让翟光明激动了一下子。跟着,康局长又说道:总局定了,你马上到玉门去!(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