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石油故事

辽河曙光油田会战侧记

时间:2020-08-10 11:00 来源: 作者:宫柯
起始于1955的下辽河地区石油勘探,逐年有所发现,进展到1973年底的时候,相继探明了红村、于楼、黄金带、热合台、兴隆台等大小不一的10余处储油构造,原油年产量突破了100万吨。

从地质图上看,南北方向延展的辽河凹陷很像一条老黄瓜,早期发现的储油构造全都分散的东侧,西部是一片空白。地质专家们把空白区称为西斜坡,总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大部分是河流纵横,地势低洼,遍布沼泽的芦苇荡,素有南大荒之称,人迹罕至。

1975年解冻前,辽河石油勘探局调集10部钻机挺进西斜坡甩开钻探,在将近100公里长的地质剖面上多点出油,其中曙光农场一带的油气显示最好。时任石油化学工业部部长的康世恩认为西斜坡很可能隐藏着一个地质储量超过10亿吨的大型油气聚集区,有望建成2000万吨产能的第二个大庆。随即向国家计委和建委递交了《关于组织辽河地区与曙光油田会战的报告》。当年10月份,由沈阳军区牵头,调集现役部队和民兵师总计6万余人,利用废弃矿渣修建通向沼泽地的干线公路,拉开了曙光油田会战的序幕。

当时的石油化学工业部,将开发建设曙光油田的任务交给了大庆石油管理局,要求配备最好的干部、抽调最好的队伍、携带最好的装备火速向西斜坡集结。1975年12月18日,大庆油田首批派遣10大标杆当中的6支整建制队伍,总计1200余人,乘坐第一趟专列开赴战场,受到辽河油田2万多人的夹道欢迎。1976年1月29日,在曙光农场的稻田地里集合了一万多人,隆重召开会战誓师大会。此时还有2天过春节,全体参战职工放弃休假,散会后立即开工,钻井、基建、试油、采油各路队伍全线铺开,一鼓作气奋战了8个月。然而详探的结果远没有预期的乐观,波云诡谲的地质构造跟满怀热望的石油会战大军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凹陷最北端的高升地区蕴藏的全是粘度极高的稠油,常温下没有流动性,开采的难度极大,况且储油构造面积很小,与相距几十公里的其他储油构造并不相连,是一个独立的储油孤岛。最南面的欢喜岭地区储油构造处于绕阳河、大凌河的末梢,大片亘古的沼泽无路可行,短期内难于探明石油储量,仅能在地势相对比较高的区域进行有限的钻探试采。欢喜岭构造也是一个独立的油藏,与隔河相望的曙光油田虽然距离很近,但是互不相连。钻探的结果,破灭了构建第二个大庆的幻想,匆匆而来的会战队伍只能在中部地区建设油气显示比较好的曙光油田。

曙光油田的地面是劳改农场,到处是稻田地和引水渠,施工的难度不言而喻。地下的油藏形态比较复杂,像掉到地上摔碎的盘子,又被踢了一脚,四分五裂,残缺不全。油层埋藏的深浅不一,从1000多米到2500多米深尽管都有油气显示,但是出产的原油却有稠有稀,说明是一个阶梯状的地堑,储油构造形成之后遭到地壳升降运动的多次破坏。初步核实的含油面积大约200平方公里,估算地质储量仅有1.3亿吨。

鉴于预测的油田面积和储量大幅度缩水,轰轰烈烈开场的曙光会战不得不于1976年底草草终结。参加会战的一万余人,按照100万吨产能完成了基建任务,当年的实际产油量却只有设计能力的50%。可谓杀鸡用了宰牛刀,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和损失。乘兴而来的大庆油田会战队伍,少部分划归辽河石油勘探局,大部分整建制撤回。此后,石油系统总结经验教训,纠正了好大喜功,一哄而上的盲目做法,遵循油气勘探的客观规律,科学组织,循序渐进,使后续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步入了正轨。

尽管曙光会战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但是仍有积极向好的一面。集中力量的大兵团作战,快速查明了辽河凹陷的西斜坡具有进一步详探的前景。大发现的曙光已经露出了地平线,几年之后相继探明了高升、曙光、欢喜岭等一批分散的储油构造,为辽河油田的总产量突破1000万吨,做了前期铺垫。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网 世伟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伦贝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