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石油故事

龙显烈--新中国炼化事业的奠基者(中)

时间:2021-04-19 15:35 来源:


新疆独山子油矿原是新疆军阀盛世才与苏联人共同开发的,是我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重要的石油基地,但由于苏联人掌握着技术与资金,实际上控制了油矿的大权。1942年,盛世才决心归顺中央政府,于是国民政府开始与苏联政府谈判独山子油矿的合办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收回办矿权。在两国代表团激烈争议后,我国团长、经济部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翁文灏决定组织地质与工程两个调查队,对独山子油矿及新疆石油进行调查。
 
新疆独山子再迈新台阶
 
地质队由地质调查所原所长黄汲清担任,工程队由甘肃油矿局业务处长郭可诠担任。玉门油矿的地质家翁文波、卞美年、周宗俊参加地质队,靳锡庚、龙显烈和会计师许鸿宾参加工程队。调查团于12月中旬在酒泉坐专机赴疆。这次调查属国家行为,责任重大,不仅要求专业技术全面,而且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每个技术人员都是严格的考验。

金开英选择龙显烈参加调查队有着深度的考量。细查调查队成员都是年过三十各专业的专家,靳锡庚更是开发玉门油矿的先驱,惟有龙显烈年仅26岁,大学毕业后进入石油工业不足三年,但在为完成“180万加仑”生产任务中所设计的阶梯式连续甑状炼炉,给金开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看出这个年轻人在炼化技术方面的天赋,对搞石化科学有着巨大的潜能,因而毅然挑选了龙显烈。

调查队飞到迪化后,盛世才热情地接见了他们,并且举办宴会为他们洗尘。三天后到独山子油矿,苏联人对他们的招待更是热情,当日晚宴上十余个上层专家领导到场,不停地敬酒,不停地上菜,一连吃了三个小时。同行的靳锡庚笑言,这是他一生最丰富的宴会。但第二天早晨起来,龙显烈发现苏联人除了夫人都不见了,中国工人告诉说,昨晚宴会一散苏联高层就都跑到飞机场,躲避盛世才的抓捕去了。原来他们误以为中国专家一到盛世才就要拿他们开刀。盛世才的残忍连调查队的中国人临行前都有些担心,但现在如果苏联人跑了,工程调查的任务就难以完成。郭可诠让大家安心按照原计划工作,靳锡庚上井,龙显烈到炼厂,许鸿宾调查财务。苏联人在机场躲了两个晚上,第三天早上见盛世才确实没有抓他们的行动,方回到油矿配合调查队工作。

龙显烈大学毕业后所见到的最好的炼油装置就是他参与设计建造的阶梯式连续甑状炼炉,真正现代化的装置只在书本上见过,在独山子现场他心中的忐忑是不言而喻的。苏联人建造的常压管式蒸馏装置每日加工原油能力可达55,000加仑(约178吨),可产汽油20,000加仑(约54吨),煤油10,000加仑(约30吨),面对先进的炼油装置,他意识到这次调查对于他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新疆的两个半月,他将这套装置从设计到生产悉数掌握在心。

此次独山子调查打开了龙显烈的眼界,接触到的现代石油炼化技术,不仅使他自身的科技水准得到提高,中国的石油炼化技术也由此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因而新疆之行成为龙显烈科技生涯重要的经历。
 
我国第一套裂化装置的建设

1943年冬,龙显烈与妻子何莲英在老君庙结婚,总经理孙越崎做证婚人,炼厂厂长金开英做男方主婚人,矿场场长严爽做女方主婚人。三位嘉宾都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开拓者,这令龙显烈夫妻自豪了一辈子。
1944年初,国民政府制定了一个大规模派遣技术人员出国留学的计划,金开英推荐了炼厂的龙显烈、何俊英、向斯达、董世芬、丁祥炤五人赴美留学。在美期间,龙显烈到美国数所最著名的炼油厂实习考察,洞悉了代表世界最先进的炼油装置和技术,令他的科技人生再次迈上新的台阶。一个富有爱国情怀的青年知识分子站在世界炼化工业之巅是不能不筑梦的,就在这里他梦想着祖国也要成为傲视世界的炼化大国,他要为这一梦想而奋斗一生。

他是1946年8月回国的,此时抗战已经胜利,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石油总公司,金开英出任总公司协理(即副总经理)。龙显烈到总公司报到后,因为妻子何莲英在四川隆昌气矿工作,,恰逢气矿生产出现些问题,金开英便安排他到四川解决气矿的问题,实际上是让他们夫妻团聚。不过,龙显烈心中向往的还是大西北的玉门,那毕竟是中国石油工业最具希望的地方。解决完气矿的生产问题后,龙显烈携全家回到了梦牵魂绕的玉门石油河畔。五位留美炼油专业同学中其他四人都留在了上海总公司,惟有龙显烈奔向了大西北,完成梦想的力量真的是不可阻挡。

抗战胜利后,油矿向美国补购了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丢失的达布斯部件,开始了将四台蒸馏厂改建为现代化的蒸馏裂炼厂的工作。在炼厂厂长熊尚元的主持下,韩业镕、虞德麟、高士、敖明模、时振山等工程师参加了改建的设计安装,同时还聘请了美国环球油品公司炼油工程师谢尔顿来帮助改建。

1946年6月开工,开工后方发现补购的器材远远不够改建之用,只好将库存的炼油器材全部拿出补充,许多重要部件质量不好,也只好改造代用。9月初安装完毕,建蒸馏和裂炼两组炉管,日加工能力220吨。但改装竣工后问题不断,始终无法正常生产,前后进行了三次试炼方获成功。

龙显烈回矿后参与了第二次改装试炼。1947年2月1日试炼开炉,先开蒸馏部分,因天冷热油泵密封油冻结停炉,不久解决,还算顺利。再开裂炼部分,初始顺利,四个小时后仍是热油泵发生问题,接着裂炼管内出现焦结现象,只好关闭油嘴,宣告第二次试炼失败。其后数月美国工程师谢尔顿对出现的问题找不到原因,一筹莫展,最后一走了之,中国工程师只好自己继续查找原因。

龙显烈利用在美学习的技术与工程师同仁和技工一起检查各部装置,对热油泵全部拆开,最终发现是盘根装错,导致封油不通,使裂炼管子结焦。将盘根全部换装后,再把热油泵的封油系统改装为独立的封油系统,彻底排除了故障。其后,又对所有加装指示、控制仪表的地方进行了补充,以弥补装置质量不好的缺憾。6月16日第三次试炼,仍有问题需要整改。20天后,于1947年7月16日蒸馏裂炼厂正式开炉投产,初始日炼原油228吨,这宣告了我国第一座具有裂炼能力的现代化炼厂建成。龙显烈向着梦想前进了一步。

1948年9月,随着辽沈战役的开始,南京政府显示出败像。孙越崎已经就任资源委员会委员长,他在南京召集资委会各部领导开秘密会议,宣布护厂护矿,准备向共产党领导的新政府交接。1949年5月27日,随着上海的解放,远在大西北的玉门油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护矿斗争。龙显烈积极投身护矿,在炼厂厂长熊尚元的领导下带领炼务部技术人员与工人,将蒸馏裂化装置的精密仪表、热机泵等重要设备拆下装箱掩藏起来,再用相应的其它设备顶替,维持生产,迷惑敌人。他还与炼厂全体职工一起,将汽油空桶装上沙子、石头,再把三个桶叠在一起成一组,一组一组紧紧排列成墙,用铁条连接后焊死,把炼厂严严实实地围起来。

1949年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三军军长黄新廷率装甲部队开进玉门油矿。玉门油矿开始了新的纪元,龙显烈带着他的梦想也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向周总理汇报

新中国的到来令龙显烈的梦想之路豁然变得宽广。

1951年7月,新成立的玉门矿务局任命龙显烈为炼务副局长。1950年,他主持将炼厂蒸馏裂炼改造成双炉裂炼,成为完整的达布斯裂化装置,日处理原油能力提高到360吨。1953年,在他的主持下进一步这套装置改建成联合裂炼装置,即将双组炉管裂炼改造成双炉三组炉管裂炼,日处理原油能力再次提高到497吨,使玉门炼油厂继续保持国内炼油技术领先的地位。

龙显烈为玉门油田建成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此获得玉门油田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但龙显烈明白,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原油产量连年高速提升的情况下,玉门炼厂的能力距国家的需求差距越来越大,国家必须要有更大的举措方能解决炼化的瓶颈。

1953年,国家在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为改变进口石油产品的局面,迎接石油工业发展的高潮,决定建设一座年加工能力100万吨原油的大型现代化的炼油厂,这一项目随后也成为前苏联援建156个重点工程之一。由于当时玉门油田是我国建成的第一个石油基地,便将这座炼油厂定在西北的兰州。

听到这个消息,龙显烈强烈地预感到兰炼就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恰巧1953年10月在兰州成立筹建处,从全国各地石油企业调集人员,他立即递交申请参加建设工作。由于玉门油田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任务很重,由他主持的建设正在实施中,没有批准他的请求,但他依然不断向上级表达自己参加兰炼建设的决心。

其实兰炼对总工程师的选拔早就在酝酿中,一个在中国石油工业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企业,总工程师的挑选甚至比厂长还要重要。回首当年全国的炼化专家,主要来源于玉门油矿炼厂培养的人才,算来除去到台湾高雄炼厂工作的,留在大陆的也就十人左右,这些人中留学美国还在生产一线的惟有龙显烈一人,尤其在油田局级领导岗位指挥生产的,彼时也惟有龙显烈一人。毋庸置疑,龙显烈是兰炼总工程师的最佳人选。

1956年1月,在兰炼动工前夕,石油部任命龙显烈为兰州炼油厂总工程师、开工总指挥,派了一辆专车将他和妻子何莲英及孩子接到兰州,开始了他新的梦想征程。

到兰炼后,作为总工程师、开工总指挥,第一项工作就是看建厂图纸,可当看到图纸时心中一阵失望。他是在美国最棒的炼油厂实习的,对现代炼油技术了如指掌,苏联给中国设计的东西已属落后,不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求,但在当年对苏联援建的项目有一个纪律是必须遵守的,即对苏联的技术即使有意见也要理解消化,不准提出异议,所以兰炼从建设那天开始,龙显烈便不断地做着对援建装置进行技术改造的工作,从未间断,直至退休。当然,改造的结果是兰炼不断地创造新的生产记录。

1956年4月28日,兰州炼油厂第一期工程破土动工。仅用三年时间,于1959年6月,一期工程16套炼油装置全部建成,并且在龙显烈的指挥下全部一次性试炼成功,当年便加工原油73万吨,为国家提供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四类产品41万吨,极大地缓解了国家对油品的饥渴危情。兰炼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炼化工业进入大规模现代化工业生产阶段。总工程师龙显烈厥功至伟。

由于兰炼的建成,使我国原油加工能力1959年比之1949年猛增34倍,其中新增能力的30%是兰炼贡献的。这是国家当之无愧的重器,不能不被国家总理所关心与倚重。1959年10月14日,周恩来总理亲临兰炼视察。

此时,龙显烈已经升任兰炼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因此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向总理汇报的任务。

60年后的今天我们看龙显烈向国家总理的汇报,依然感受到所闪烁出的知识分子真诚、坦荡、执着,坚守原则,不为己利,强烈的爱国主义光芒。

他肯定了兰炼三年建设的成就,但也毫不掩饰地道出了所存在的问题,当然也包括苏联人设计方面的缺憾。他揽下了问题的责任,坦诚地对总理说:“我们正在组织开展技术攻关,遇到的生产技术难题最终还得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解决。”随后掷地有声地表示,“兰炼作为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炼油企业,一定能够担负起国民经济和国防用油的历史重任。”

总理认真地在本子上记录着,不时地提问,亲切而温暖的目光令龙显烈轻松下来。汇报完当下的工作后,他开始向总理谈他对兰炼未来的蓝图:“总理,按照您指示的‘力争石油产品量多、质好和品种齐全’的要求,我认为兰炼每年10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满足不了国家和人民逐步增长的需要的。兰炼准备先期发展年300万吨炼油能力,再过度到年500万吨的炼油能力。”

龙显烈宏图大志的远景规划震惊了参加汇报的每一个人。中国薄弱的工业基础连建设别国援建的厂子都倾尽国力方告完成,刚刚尘埃落定,却提出扩大三倍、五倍生产能力的规划,怎不令人吃惊?可总理高兴了,他连声赞道:“好!好一个龙总啊,这个规划制定的好!”总理等的就是龙显烈的这句话,开国不久的共和国需要的就是科学的雄心壮志。
龙显烈,他是在向共和国总理谈自己的强国梦想啊!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网 世伟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伦贝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