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石油故事

老八路出身的钻井队长包世忠

时间:2021-06-21 09:35 来源:

在大庆油田已故的老会战当中,有一位经历不凡的钻井队长颇具传奇,前半生全程参加冀东地区抗日斗争、解放东北的辽沈战役、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出生入死,多次负伤,荣获国家颁发的独立自由和解放勋章。后半生献身石油事业,在艰苦卓绝的大荒原上打出了松辽盆地第一口喷油的基准探井。此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的名字叫包世忠。
 
冀东抗日 四次负伤
 
1923年,包世忠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佐家坞乡前大港村的农民家庭。1938年6月,挺进敌后的八路军来到冀东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发动民众打击日寇。时年15岁的包世忠义愤填膺,报名参军,因为年纪太小未获批准,便加入了抗日政府领导的地方游击队,成为冀东15大队二中队一名不穿军装的战士。1939年11月在于庄子与日伪军发生遭遇战,不幸腹部中弹受了重伤,被秘密送回老家休养。1940年,包世忠伤愈后寻找八路军正规部队再次要求参军,1941年10月如愿以偿,在八路军115师冀东12团5连当上了一名机枪手。
 
此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日军对冀东地区反复进行残酷的大扫荡,包世忠所在部队在柳峪沟被数倍的日伪军包围,他主动请缨抱着一挺轻机枪冒险迂回到敌人侧后突然袭击,掩护大部队成功转移,因此得了一个“包大胆”的绰号,荣立军功。1943年3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战士升任班长。1944年,抗日军民开始大反攻,美国空军出动飞机轰炸日本本土,8月的一天,一架累累伤痕的美军B-29轰击机返航途中迫降在日军占领的昌黎地区,包世忠参加了营救美军7名飞行员的战斗,掩护他们成功脱险。
 
1945年,八路军冀东12团扩编成23旅,向垂死挣扎的日寇发起反攻作战。8月初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敲响了日本侵略者的丧钟。在苏、美、三国的联合打击下,日本天皇于8月15日宣告无条件投降,但是据守山海关的日军拒绝向八路军缴械。包世忠所在的部队借用苏联红军的几门大炮猛烈轰击,消灭了这股顽抗的日军,攻克山海关打开了进军东北的通道。包世忠做为八路军出关先遣队当中的一员,率先挺进被日寇蹂躏了14年的黑土地,配合苏联红军接管日伪政权。
 
在抗日战争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包世忠从游击队员到八路军战士,英勇顽强,浑身是胆,四次负伤,晋升为连副指导员,背上彰显干部身份的驳壳枪。
 
辽沈战役 触雷致残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依旧硝烟弥漫,战火不断,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把物产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的东北视为志在必得的战略要地,剑拔弩张的对峙愈演愈烈。
 
1945年11月,进入东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包世忠由副指导员改任11连的连长,带领战士们从辽西出发,迎着肆虐的冰雪严寒开赴黑龙江省嫩江地区清剿土匪,1946年4月24日参加了解放齐齐哈尔市的战斗,为我军夺取了一座兵工生产基地。
 
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再次整编,包世忠所在部队改称第七纵队19团,他仍任3营9连的连长。1947年5月奉命执行“南拉北打、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任务,急行军四昼夜赶赴国民党重兵防守的四平街发起进攻。在连续18天的惨烈战斗中部队伤亡很大,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的飞机场久攻不下,一座钢筋水泥碉堡拦住前进的通道,在爆破队员大部分牺牲的情况下,包世忠亲自抱着炸药包冲上去拔除了障碍,立大功一次并获团党委颁发的一枚勇士勋章,升任副营长。1947年,调往辽宁省新民县以西地区与国民党军队打运动战,带领部队出色完成了穿插任务,受得师部通令嘉奖。
 
1948年10月,参加锦州攻坚战,带领两个连的战士执行锦州城南门突击任务,激战了一天一夜攻克了城关,牢牢封死了国民党守军向南突围的通道。战斗结束后两个连的官兵大部分牺牲,活下来仅有十几人,由于20多小时没吃没喝,饥渴难耐,包世忠到城关下去寻找食物,不幸踩上了国民党守军埋设的地雷,左腿被炸得血肉模糊。送往战地医院救治时,他强烈要求不做截止手术,侥幸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无法治愈的骨伤,定为三等甲级残废。
 
包世忠在后方医院休养期间,老部队参加平津战役,在解放全中国的进军中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2军。1950年,包世忠伤愈出院后,派往126师留守部队担任战勤营的营长,奉命驻守葫芦岛军港,保护为躲避国民党空军轰炸自沉在港内的国民党海军起义的重庆号军舰。解放战争期间,包世忠血战东北,多次参加辽沈战役最惨烈的攻坚战,立大功、受嘉奖、负重伤,并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伤残,跛着腿重返部队,继续带兵履职。
 
抗美援朝 火线运输
 
1950年6月,朝鲜半岛燃起战火,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北纬38度线,兵峰直逼鸭绿江,严重威胁国家安全,中央军委立即抽调部队组建东北边防军。包世忠所在的42军奉调中朝边境,在吉林省集安市整训待命,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赴朝作战。
 
1950年10月,一个月黑风高夜晚,包世忠因腿伤行动不便,骑着一匹战马从集安出发跨过鸭绿江,随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参加了反击联合国军北上的第一次战役,在伏战岭战斗中带领战勤营冒着不断遭受敌机轰炸扫射的凶险,担负全师的伤员救护转运任务。
 
1951年,包世忠因腿伤不能在一线带领部队作战,调入42军126师司令部,担任了运输科长,掌管全师的后勤保障工作。这时候他学会了驾驶汽车,带领运输部队为前线输送军需物资。1952年,在进行四次战役时,为保证全师在宜川郡以南地区完成艰巨的阻击任务,亲自驾驶汽车冒着联合国军密集的炮火和飞机的狂轰乱炸,数次穿过封锁线,在前线弹尽粮绝阵地即将失守的关键时刻,送去了急需的弹药和给养,为阻击作战的胜利立下功勋。
 
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把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以南,巩固住了防御阵地,迫使打不下去的美军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刚一结束,包世忠又接受了新任务,1953年9月奉调回国,以第一批学员的身份到设在北京的解放军总后勤学院指挥系学习深造。历时三年的学习,包世忠克服了文化水平低的困难,系统掌握了现代化战争所需要的后勤保障理论和军事技能,1955年授予大尉军衔,1956年9月以各科考试优良的成绩毕业。
 
学成归队的包世忠,分配到仍然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驻防朝鲜境内的134师402团,担任后勤处处长。到任后,他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组织带领部队帮助朝鲜人民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恢复铁路、公路、架设桥梁,医治战争留下的累累创伤,连续两年的和平建设,包世忠把劳动的汗水洒在了朝鲜的焦土之上。
 
1958年3月,鉴于战后朝鲜的局势稳定,中央军委下达了驻朝鲜20万志愿军全部撤回的命令。二次入朝的包世忠带领部队祭扫了志愿军烈士墓,乘火车跨过丹东鸭绿江大桥凯旋归来。作为第一批过江,最后一批回国的志愿军老兵,他经历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全程。
 
转业松辽 钻探石油
 
1957年,中央军委颁布了缩减军队人数提升素质的训令,绝大部分老弱病残是退伍的重点对象。1958年7月,刚从朝鲜归来的包世忠接到了转业到石油工业部的通知。
 
石油工业部人事司,考虑到包世忠多次身负重伤的身体条件,打算安排他到生活工作条件比较好的四川南充矿务局担任处长。包世忠考虑到在他之前退伍的妻子已经在东北的长春市就业,要求到刚组建的松辽石油勘探局任职。当时,松辽石油勘探局机关设在长春市内,但是下属的职工队伍却分散在东北三省进行油气勘探,只有刚从玉门油田调入的两支装备重型钻机的钻井队需要称职的干部加强领导。
 
按常理说,让一名有伤残的副团级干部去当钻井队长确实有点大材小用,但是包世忠不计较职务高低,他深知石油对于国防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不顾妻子的坚决反对,毅然接受了降格安排工作的任命,放弃了可以留在长春市里的舒适生活,撇下妻子和孩子,即可奔赴在黑龙江省安达县乡村施工的32118钻井队走马上任。
 
从1958年的8月起,包世忠带领这支新组建的超级钻井队,在荒野上孤军奋战到11月底,打完了松辽平原上的第一口基准井。尽管没有见到油气显示,却发现了大段的生油层、储油层和盖层。这套缺一不可的地层组合十分完美,表明松辽盆地的中央具备了形成油气田的地质条件。
 
1959年春节过后,在没有吊车和重载汽车配合的条件下,包世忠带领全队职工拆卸钻机,化整为零,采用人拉肩扛、蚂蚁搬山的土办法,将一部超百吨重的大型钻井机,安全转运到了130公里,搬迁到了钻探松基三井的预定位置。这一破天荒的壮举,开创了石油系统钻井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先河,成为后来石油大会战学习借鉴的样板。
 
苍天动容,大地显灵。1959年4月初,在包世忠的指挥下隆隆开钻的32118钻井队,用三个月的时间钻进到1400多米深的时候发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接到好消息的康世恩副部长果断决定停钻试油,1959年9月26日石破天惊,包世忠率队承钻的松基三井喷出了松辽盆地第一股工业油流,为提前发现大庆油田包世忠再立新功。
 
从浴血沙场的老八路到奋战荒原的钻井队长,包世忠始终是肩负重任,冲锋在前的钢铁战士,一度被称为“包铁人”,松辽石油大会战开始后,担任了一探区的副指挥。由于余秋里部长对领导干部规定了“约法三章”,一律不宣传、不报道、不拍照,因此他的生平事迹鲜为人知。
 
包世忠后半生没有离开过大庆油田,1980年担任大庆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3年担任大庆市第二届政协主席;直至1987年离休,从未居功自傲,摆资格,要待遇,一生勤勉敬业、高风亮节,保持了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共产党人本色。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网 世伟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伦贝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