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石油故事

传播铁人精神的达人

时间:2022-08-08 16:23 来源:

大庆市有一位耄耋老人,年轻的时候因工作关系,曾与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有过一段形影不离的密切接触。他把耳濡目染的铁人风采做了详实记录,成为最了解王进喜心性的见证人之一。王进喜逝世后,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投身传播铁人精神的各种活动,50年来做了上千场宣讲铁人事迹的报告。这个人的名字叫孙宝范,193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1959年考入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1961年毕业的时候恰逢松辽石油大会战高潮迭起,有幸分配到战区文工团,担任了编写文艺节目的创作员。
 
1960年春,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队伍云集萨尔图草原,时任1205钻井队队长的王进喜一马当先,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雄心壮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迎战困难,带领职工率先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端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制服井喷,用钢铁意志赢得 “铁人”称号,成为石油会战指挥部树立的第一个标兵。孙宝范一到大庆油田,立刻被热火朝天的会战氛围所感染,“学铁人、做铁人、铁人队伍里出钢人”的劳动竞赛风起云涌。负有宣传鼓动使命的战区文工团,急需把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搬上文艺舞台,责成创作员孙宝范到钻井指挥部搜集素材,写一部反映铁人事迹的小话剧。
 
接受任务的孙宝范信心十足,踌躇满志,怀着一显身手的愿景投入创作。他简单了解情况之后,依据政工材料中列举的事例,使出浑身解数关起门来潜心爬格子。没成想历时几个月废寝忘食,绞尽脑汁,几经修改写出来的剧本无一通过。惨遭“枪毙”的结果令孙宝范愁眉不展,心情低落到了冰点。文工团领导意识到孙宝范的创作激情有余,生活体验不足,作品的情节缺乏撼动人心的真情实感,需要去补一补当石油钻工的劳动课。为鼓励孙宝范的继续搞好创作,对他的培养做了长期安排,要求五到六年内不许发表作品,到铁人王进喜所在的钻井二大队以政工干事的名义挂职锻炼,主要任务是跟随担任大队长的王进喜加深生活体验,专心积累素材,为将来创作一部经典剧目打牢基础。
 
从1963年4月起,孙宝范脱离战区文工团,奉命来到王进喜身边,每天如影相随,专职搜集所见所闻的大事小情。然而最初的接触很不顺利,王进喜不习惯身后总跟着一个不需要也不太喜欢的白面书生,迫于组织上的安排实属无奈,硬着头皮接纳了孙宝范,表面客客气气,态度不冷不热。尴尬的境遇让满怀热望的孙宝范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与王进喜近在咫尺,情感上的距离却十分遥远。有苦说不出来的郁闷逼得孙宝范进行反思,他很快找到了不受待见的原因。由于对石油钻井生产一窍不通,到了井场成了傻呆呆的看客,帮不上忙反倒添乱,难怪王进喜会把他当“客人”对待。趁着王进喜耐着性子还没有轰他走,孙宝范赶紧放下知识分子的身价,痛改机关干部的做派,像刚到钻井队的学徒工逢人就称师傅,光嘴甜还不行,必须沉下心来争取和钻工们打成一片。没人安排工作,孙宝范主动找活干,首先从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做起,清理井场、归拢钻具、擦拭设备,他不嫌脏、不怕累和工人们一起出大力、流大汗,把自己修炼成了一身油一身泥的编外钻工。
 
孙宝范由袖手旁观到受人夸赞的表现,王进喜看眼里,喜在心头,不再觉得他是个累赘,渐渐没有了客气话,像吆喝自己的徒弟一样有啥说啥,直来直去。王进喜性格火爆,眼睛里容不下沙子,谁犯了错他都不放过,该批就批,该骂就骂。起初自尊心很强的孙宝范还感到有点受不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是王进喜不把自己当外人的表达方式,越是亲近的人越得承受严格要求,过了这一关才能赢得铁人的认可和信任。孙宝范没有辜负组织上的希望,经过一番艰苦加痛苦的磨练,他在钻井二大队站稳了脚跟,融入了王进喜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当年,王进喜的文化水平很低,是个大字不识一筐的半文盲。上级领导为方便王进喜做大队长工作,破格给他安排了一名协助读书报、学文件、处理文字事务的秘书,名字叫卢泽洲。陡然出现的孙宝范文质彬彬,还戴了一副高度近视眼镜,每天紧随王进喜巡视属下的钻井队,东跑西颠走到哪儿都拿着小本子做笔录,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他是王进喜的随身秘书。其实孙宝范并没有当这个头衔,以假乱真的误会反倒给孙宝范创造了当真“秘书”的机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王进喜对老实忠厚、腿脚勤快的孙宝范有了亲近感,不但允许他每天跟随跑井队做实录,回到办公室还安排他帮忙处理秘书忙不过来的政务,一块儿参与搞总结、写材料,孙宝范和卢泽洲成了王进喜离不开的哼哈二将。有了空闲时间,王进喜还要求孙宝范给他当文化教员,帮助识字,学习《毛泽东选集》,并说“我学会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王进喜有感而发表露心境的话语,正是孙宝范苦苦寻觅的创作营养,他听了既受教育又很感动,随时捕捉随时记录。
 
一来二去,孙宝范和王进喜由工作关系变成了感情笃深的挚友,俩人在同一个屋檐下吃住,同乘一辆车跑遍了属下的钻井队,亲密无间相处了三年多的时光。这段与王进喜朝夕与共的生活体验,让富有文人情怀的孙宝范从一言一行的细微处,切身感受到了铁人精神境界的崇高和革命意志的坚定。打心眼里佩服,崇拜之情倾注笔端,积累了几十万字的写真实录,为日后研究铁人精神的形成过程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怀揣创作梦想的孙宝范收获满满,感性体验产生了理性飞跃,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没成想突然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疾风骤雨式的混乱迫使孙宝范中断了与王进喜的交往,尽管见面不多,但是彼此挂念,铁人遭到攻击,无端受迫害的消息时刻牵动着孙宝范的心弦。1969年春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夕,大庆油田军管会推荐王进喜作为出席“九大”的代表,需要撰写事迹材料申报,孙宝范有了再次与王进喜重逢的机遇,再次奉命来到钻井指挥部,与担任革命委员会副指挥的王进喜重续前缘。俩人劫后相见百感交集,孙宝范明显感觉到王进喜面容憔悴,身心疲惫,但是那股一心为石油事业拼搏的豪气并没有减弱,依然干劲冲天,正气凛然。“九大”之后,王进喜选了中央委员,回到大庆油田还往常一样当钻工的本色不变,顶着“造反派”刮起的逆风,挺直腰杆到生产一线,竭尽全力发动职工“抓革命、促生产”。跟踪采写的孙宝范,万万没有想到抱病坚持工作的王进喜,此刻已经临近生命的终点,他把王进喜逝世前心系国家安危,舍弃健康,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热血衷肠逐一做了详实记载。
 
1970年11月15日深夜,年仅47岁的铁人王进喜不幸英年早逝。孙宝范万分悲痛,心如刀绞,从此立下宏愿要做弘扬铁人精神的传人。孙宝范把对铁人的敬仰怀念之情化作实际行动,退休后与铁人的真秘书卢泽洲一起回忆搜集王进喜的生平事迹,不辞辛苦,千里迢迢,到铁人的故乡和曾经工作过的玉门油田征集史料,花费了六年的心血,完成了《铁人传》一书写作,65万字的巨著饱含深情,精准细腻,详实记述了王进喜一心一意为祖国奉献石油的光辉一生,为后人留下一部传颂铁人情操的经典。
 
如今孙宝范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依然牢记初心、不辱使命。2004年,孙宝范双眼患了白内障,视力严重下降,仍然把宣传铁人精神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尽其所能,宣讲不止,笔耕不辍。为引导更多的当代青年踏着铁人脚步走,他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的机关团体、大学校园、企业事业单位宣讲铁人事迹,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在访谈节目中回顾与铁人王进喜交往的亲身感受。每年到了王进喜逝世纪念日,孙宝范都要亲自动笔,写一篇缅怀铁人的文稿发表,数年来从未间断。传播铁人精神孙宝范用心笃专,诲人不倦,他常说“铁人为我师,我为铁人歌,我欠了铁人一笔债,一定要还。”有生之年,他用铁人精神宣传铁人事迹,堪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达人。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网 世伟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伦贝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