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一场会战十三路”(上)
时间:2022-10-20 16:22
来源:
作者:宫 柯
岁月蹉跎,往事如歌,大庆油田的横空出世是中国共产党在和平时期领导工业建设的卓越成就之一。1962年8月下旬,叶剑英元帅视察了风起云涌的松辽石油大会战,欣然命笔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诗:“大地沉沉睡万年,人民科学变油田,一场会战十三路,预祝高歌唱凯旋。”由于时光的磨砺,当下的人们已经记不清到底哪些部门参与了改变中国贫油命运的伟大变革,有必要展开尘封的历史画卷,重温举国支援石油工业部开发建设大庆油田的轰轰烈烈。
国务院统筹支援
1960年初,松辽盆地的石油勘探形势日渐明朗,初现端倪的高台子、太平屯、葡萄花三个储油构造彼此相连,根据控制的含油面积估算,蕴藏的地质储量超过了当时玉门、青海、克拉玛依油田的总和。石油工业部党组研究决定集中全国的力量,在困难的时间、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打一场歼灭战,一举拿下这个超乎想象的大油田。2月13日,向国务院并中共中央呈送了《关于东北地区石油勘探情况和今后工作部署问题的报告》。7天后获得批准执行,松辽石油会战由此启动。
鉴于当时遭受国际反华势力的长期封锁、中苏关系出现裂痕、国内又大面积频发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仅凭家底单薄的石油工业部一己之力,难于实现高速度、高水平开发建设大油田的既定目标。国务院成立了支援松辽石油会战领导小组,责成李富春、薄一波两位副总理牵头统筹解决人财物的缺口问题。 1960年3月9日下午,在国家经委72号会议室,由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协调会议,专项《讨论关于大力支援东北松辽油田的勘探与开发问题》。与会的部门有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的负责人;石油工业部、地质部、中央工业部、铁道部、水电部、化工部、建工部、商业部、冶金部、一机部、交通部、邮电部、劳动部的主要领导,还有中共中央办公厅、东北协作区办公厅的人员和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政府的副省长,共计40多位高层领导人齐聚中南海,会商开发建设大庆油田的宏图大业。
国务院召开的这次会议,确立了一院(国务院)、两区(东北协作区、沈阳军区)、三委(国家计委、经委、建委)和十三个部的联动协作机制,明确了支援石油工业部展开松辽石油大会战的具体任务。叶帅诗中提及的“一场会战十三路”,是指全国一盘棋的大格局,并非石油工业部下属的物探、钻井、基建、采油、集输系统。国务院设立的支援松辽石油会战领导小组是调动国家各部委、相关省政府和沈阳军区为会战提供多方支援的总指部挥。石油部门虽然是这场会战的主力军,但仅是其中的一路,这段多部门通力协作的详情档案文献中均有明晰记载。
地质部普查先行
最先进入松辽盆地展开石油地质调查的是地质部下属的普查大队和物探大队,历经四年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勘探,初步圈定松辽盆地的中央凹陷带是聚集石油的有利地区。1959年初,地质部东北物探大队在松花江两岸的盆地中心区展开大范围的地震勘探,5月份在高台子构造南部发现了面积更大的葡萄花背斜,测定圈闭范围不小于200平方千米,并且在同7井的浅钻孔中提取到含油砂岩,渗出了少量的油流,从而推断葡萄花构造是更具勘探前景的诱人之处。
1959年9月26日,布钻在高台子构造上的松基三井喷出了第一股工业油流,石油工业部党组连开三天会议,决定趁热打铁,撒大网、捕大鱼,紧急布置了详探葡萄花构造的实施方案,从四川调集20支钻井队赶赴松辽,布钻63口探井,查清虚实。当年的岁尾,地质部东北物探大队又向石油工业部提供了一份最新的地震勘探成果图,7个背斜构造连成一串的长垣跃然浮出水面。1960年初,石油工业部根据地质指引的勘探方向,在葡萄花构造上布钻的探井相继喷油,显示的苗头远比松基三井还要好,从而坚定了石油工业部在松辽地区组织一场大会战的信心。2月1日再次召开部党组扩大会议,做出了向党中央、国务院打报告申请会战的决定。地质部先行普查的勘探成果,为石油工业部启动松辽大会战圈定了疆场。会战开始,地质部的勘探队伍仍然没有撤离,继续在长垣的外围和周边地区进行普查和物探。
铁道部开路先锋
石油工业部调动全国各地的队伍会战松辽,要在一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数万人携带钻探装备的集结,铁路运输首当其冲,承担从大西北、大西南向东北紧急转运的艰巨任务。当时通往松辽探区的滨洲铁路线是1903年通车的中东铁路西段,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单线运行,往来的列车必须在车站会让,一昼夜仅能通过十几列,运输效率十分低下。1960年初春,石油会战的第一个集合点设定在三等站安达,虽然是一个县政府所在地的大站,仍然没有装卸货物的龙门吊车,站台的长度也很短,无法承受爆发性到达的物资和装备。整个铁路线终日超负荷运转,堆积如山的混乱拥塞了铁路两侧,老旧的车站不堪重负。
安达火车站距离松辽石油会战最初选定的突破口葡萄花还有大约80公里之遥,除了可供马车通行的土路,再无快速疏散物资的途径。铁道部根据石油工业部的部署,紧急设计了一条由安达站通向大同镇的铁路支线,意在将物资和装备直接运送到最前线。没想到计划没有变化快,1960年3月11日,向北甩开勘探的萨1井(后改为萨66井)喷出了更高产的油流,发现了比葡萄花更好的萨尔图油田。石油工业部决定先吃肥肉,后啃骨头,放弃原定计划,下令会战队伍挥师北上。结果造成这条抢建中的支线铁路胎死腹中,后来将已经筑成的铁路路基改为公路。
石油会战的队伍大掉头,使与安达站相距50来千米的四等小站萨尔图成为新的集结点。这个站的设施更简陋,仅有避让列车的三条铁路线,没有货物卸载的能力,并且还是两个铁路局的分界点,安达站归当时的哈尔滨铁路局管辖,萨尔图站归当时的齐齐哈尔铁路局管辖。为解决调度列车号令不协调的矛盾,铁道部断然决定将安达站划归齐齐哈尔铁路局,并责令齐齐哈尔铁路局派出工作组到安达站统一调度安达、 萨尔图、喇嘛甸三个车站的货物装卸和车皮周转。
每逢大战必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扩建老车站、建设新车站是提升运力最快的捷径。铁道部决定萨尔图站立马升格,按二等站的规模进行扩建,站内铁路线由3条猛增到13条,还铺设了东油库、沙石场,供应库、列车发电站等14条专用线。1960年6月1日,运出了大庆油田生产的第一列车原油。同年6月,在萨尔图站北面的52号乘降所,新建了让湖路火车站。同年11月,为配合龙凤炼油厂的建设选址,在安达站与萨尔图站之间新建了龙凤火车站,1963年12月6日,从这个车站运出了第一列成品油。此后又在龙凤站与安达之间增建了卧里屯站,为后续兴建化肥厂和30万吨乙烯工程做了相应准备。1965年,铁道部再度扩建让胡路站,按枢纽站的等级规划设计,设立了车辆段、工务段、机务段、电务段,使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并以让湖路站为起点,规划设计了直达通辽的运油专用线,于1966年10月正式通车。
铁道部实施的线站升级改造,紧紧围绕石油会战的需求同步启动。开发大庆油田所需的建设材料全部通过铁路运进,生产出的原油和成品油还要通过铁路全部运出,双重的负担让铁道部忙得两头冒烟,运行图一调再调,趟趟列车满载。会战期间石油工业部称赞铁道部运进了一个大庆,运出了一个大庆,充当开路先锋的铁老大立了第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