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202204102
P. 60

新知     石油人物       New Knowledge·Petroleum Professional






          起来。对这位及时报信解救他的                                                      巴,没有完全落实政策,但终究

          老工人,知恩图报的高士在文革                                                      在中断六年的工作后有机会接触
          结束后想方设法找到他,以自己                                                      炼油了。他到编辑部阅读中外书

          的绵薄之力帮助他解决了家中的                                                      刊后方了解到,这几年国外的炼
          困难。                                                                 油技术突飞猛进,而我们基本上

              此时,高士的妻子沈佩和带                                                    停滞不前,没有新技术跟进。怀
          着孩子与老母在抚顺公司基地因                                                      有深深家国情怀的高士为国家白

          受他的牵连也在困境中煎熬。他                       1983 年 4 月 25 日,高士(左三 } 陪      白丢掉的时间痛心疾首,于是他
                                               同孙敬文(左二)副部长视察河南炼
          在北京读书的儿子宜秦曾到淄博                                 油厂。                  又不顾家中生活的困难,全神贯

          辛店炼厂建设工地探望他,虽是                                                      注于杂志的编辑工作中去,尤其
          在造反派的严密监视下只匆匆一                    下跳板面不改色。可就笔者言,                    对外国炼油技术的翻译更是废寝

          见,也给了他极大地安慰。沈佩                    写到这里心中是在落泪的,高士                    忘食。
          和从宜秦信中得知高士还活着,                    是中国顶级的炼化专家,他的岗                         此前,沈佩和已带着最小的

          也有了希望。                            位岂是在推混凝土的工地上?                     女儿宜元随单位迁到湖北荆门,
              在高士被关押的近两年时                       1971 年底国内形势渐趋好                其余的孩子下乡插队,老母亲被

          间里,造反派一直希望能够在他                    转,高士被落实政策恢复了党籍,                   迫送到北京亲戚家,一家人分在
          身上搞出点儿问题,但内查外调                    并且补发了三年多的工资九千余                    五个地方。高士到洛阳后,沈佩

     58   始终没有查出任何问题,只好在                    元。在被审查期间,由于高士的                    和方到洛阳相聚。他们住在洛阳
          1969 年秋将他押送到洛阳市宜阳                 工资扣罚,每月只发给十元生活                    远郊宜阳县一个叫竹园沟的山沟

          县红旗炼油厂的建设工地,在他                    费,致使远在抚顺的沈佩和很少                    农民的一孔窑洞里,虽是陋室,
          所属公司的红旗总队混凝土队监                    的工资要供养三代六口人,只能                    孩子们过年时终于可以团聚在一
                                            借债维持,此时已经负债累累,
          督劳动。                                                                起。1974 年,高士与妻子和两个
                                            但高士多年被迫脱党一直生活在
              令人惊佩的是,高士认为在                                                    插队回到身边工作的女儿宜煌、
                                            痛苦中,一经回归甚为感动,将
          “牛棚”里空待了 20 个月,没有                                                   宜元搬到洛阳近郊关林的李屯村。
                                            补发工资全部作为党费上交给了
          给国家做任何贡献,来到混凝土                                                      生活仍然艰苦,却是文革中一家
                                            组织。
          队终于有了为国家工作的机会。                                                      最美好的时光。
                                                高士真正认识到国家进步的
          他不满足于工人师傅给他分配的                                                           1975 年,高士被任命为洛
          轻活,决心要成为名符其实的混                    时间被耽搁,是在 1973 年初结                 阳设计院技术室主任,虽然没有
          凝土工。在混凝土队干了三年,                    束混凝土队劳动调到洛阳设计院                    恢复原职位,但总算干起了本行

          年近六旬的他竟能够像年轻人一                    做《炼油设计》编辑的时候。虽                    的工作。冬天即将过去,春天不
          样推着独轮车在工地上飞奔,上                    然因为对他的政治结论还留有尾                    远了。 P+E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