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汲清:中国石油之父 (上)
时间:2017-09-27 15:05
来源:
作者:songxinyuan
对黄汲清先生这是个充满敬意的称谓,因为这个称谓不仅囊括了一个科学家所有的荣誉,而且高度评价了他作为中国地质学开拓者所建树的功绩。他用一生的奋斗为我国的石油事业竖起的难以逾越的丰碑。
更名“汲清”立志报国
“欲波如浊流,心源如古井。不患无清泉,只恶无修绠。”这是宋朝诗人胡仲弓的名作《汲清》,亦是黄汲清先生名字的出处。黄汲清原名黄德淦,1904 年出生于四川仁寿县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黄汝次以教育为业,在家乡办学育人,是个夹裹在辛亥革命大潮中的新式知识分子。黄汲清十岁时入由父亲主持的青岗场高等“同化小学”学习。1917 年,高小毕业后考入成都省立第一中学。这是四川最为著名的中学,在“五四运动”的旗帜下,黄汲清接受了民主与科学新思想的洗礼,这促使他中学一毕业便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相伴走出封闭的川地,到“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北京求学。
因为北京大学没有招生,黄汲清看到留宿的四川会馆内贴有天津北洋大学的招生广告,便决定报考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是我国近代创办的第一所工科大学,在教育界声望极高, 入学后必须先读两年预科,然后才能进入大学学习。黄汲清在北洋大学期间追求社会进步的潮流正旺,学生会经常请到伫立潮头的思想家、革命家来校讲演,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思想,使他成为进步学生的代表。1924 年,因为学生要邀请李大钊来校演讲,遭到校方的禁止,进而调来警察镇压,激起学生的反抗,组织请愿团到直隶省衙门请愿,黄汲清是请愿代表之一。因为省长曹锐拒不答复,请愿团又到北京,闯入教育部礼堂驻扎,串联北京各校,向北洋政府总统曹锟请愿, 要求罢免北洋大学校长冯煦运。请愿遭到镇压,学生被强行遣送回校,并要求写悔过书。黄汲清认为无错可悔,坚决不写,被校方开除。满腔热血的黄汲清并未被开除出北洋大学所懊恼,挫折使他更向往光明。他曾准备到广州报考刚创办的黄埔军校,拿起枪铲除军阀的统治,但因身体原因没有成行。生活很快陷入困境,无奈下由同学资助回到北京报考北京大学。黄汲清如愿考入北大地质系,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地质人生。为报国明志,他将名字改为“汲清”。
青年地学才俊
黄汲清在校期间就成绩频出,勤于野外考察,与实践结合的学习使他地学的素养提高极快,大学三年级时便在《中国地质学会志》上发表了的第一篇论文。1928 年,黄汲清跟随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到热河北票兴隆沟等地考察地质。这次考察使翁文灏熟知了黄汲清这个青年地质学子,也使黄汲清更加了解了翁文灏的才学与品行,从此追随翁文灏一生,不离不弃。次年,北大地质系毕业,旋即考入地质调查所。地质调查所是辛亥后创办的最为成功的科学机构,三位开创者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都是地学泰斗,而时任所长的翁文灏早已看好黄汲清的才华,录取黄汲清在翁文灏心中已 “内定” 。 黄汲清初入所,翁文灏便将他安排在所长办公室工作,可见对他的赏爱。
入所不久,黄汲清奉派在丁文江的领导下接受了地质人生的首项大型地质调查“西南地质调查”的任务。他与学长、青年地质家赵亚曾一组,1929 年 3 月自北平出发,先后考察了陕西、 甘肃、 四川、 西康、云南、贵州等地。在考察中途出了件不幸的事情,10 月底,赵亚曾与黄汲清在四川宜宾分手后,到云南考察,11 月 15 日,在昭通闸心场被土匪杀害,消息传出震惊全国。黄汲清没有被死亡所惧,按照计划依旧只身南下贵州,完成同仁未竟的事业。
此次考察历时一年三个月,徒步行程一万余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填补了我国地质图大片的空白,对中国的地质状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使黄汲清获得了丰厚的地质资料,为他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到北平后,他利用亲手获得的资料潜心研究,在两年的时间里写出六部具有开拓性的英文学术著作,一经发表立即引起国际地质界的关注与赞赏,开始跻身世界有影响的地质家行列,时年 27 岁。值得提及的是,他的首部专著 《秦岭山与四川地质之研究》将赵亚曾列为第一作者。这部专著指出形成与燕山造山运动的秦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这一论断至今被地质界奉为经典学说,也是对赵亚曾最好的纪念。
1932 年 , 黄汲清获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赞助留学瑞士,进入伯尔尼大学地质系深造,次年转入浓霞台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幸运地遇到享有世界声誉的构造地质学家、大地漂移学说的坚决支持者阿尔冈教授做他的导师,使他终生从事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并创造性地提出多旋回构造运动学说,将大地构造地质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1935 年夏,黄汲清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瑞士华莱县素女峰—破金瓜峰地区之地质研究》半个世纪后还被欧洲地质学家所引用。从这开始我们要进入黄汲清的石油生涯了。发现玉门油矿的功臣1936 年黄汲清回国时,国内已经进入抵抗日军侵略的战时准备阶段,地质调查所搬迁到南京,翁文灏也已任国民政府秘书长进入政界,仍担任调查所所长职务。翁文灏一直对青年黄汲清怀有特殊的期望,见他回国, 立即让他出任地质主任,这是个相当于总地质师的职务。翁文灏在黄汲清留学期间,听到浙江长兴有油苗的消息,急于为国家战备找油的心情使他不顾疲劳驱车考察,不幸遇车祸,险些遇难。黄汲清一月回国上任后,二月初便赴长兴考察油气构造。将石油作为他回国后的首次考察,不仅是接力恩师的工作,也是实现他为国家找油的理想。
按照翁文灏寻找我国石油的构想,首先是陕北石油,因内战无法开发, 继而将四川作为勘探的目标。黄汲清上任后便把四川石油地质作为工作重点,在刚被任命为四川油矿勘探处处长王檠的陪同下对四川盆地的石油地质进行了广泛的考察1937 年初,发生了一件在我国石油史上重要的事情。我国著名的外交家顾维钧时任法国大使,他与江浙财团的几位领袖人物联名向国民政府申请到探采甘肃、新疆、青海三省石油的特许权,并成立中国煤油探矿公司筹备处,聘请美国石油地质家马文·韦勒和弗雷德·萨顿来华组织西北地质矿产试探队赴察工作,煤油探矿公司筹备处报请实业部派一位中国地质家同往。中央地质调查所属实业部管辖,实业部部长吴鼎昌便通知地质调查所派员。此时,所长翁文灏已赴英国参加英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所长职务由黄汲清代理。收到通知后,黄汲清马上想到长他七岁的地质家孙健初。1935 年,孙健初率西北地质调查组, 完成跨越祁连山, 考察甘、青两省的壮举,令中国地质界为之振奋。因此,他认为中国再没有第二个人适合此项工作了。黄汲清知才善用,这个决定的本身就是对中国石油的一大贡献,成就了孙健初中国石油地质学开创者的地位。对这次考察,黄汲清坚持组成中美混合普查勘探队,并向美方提出:调查研究成果必须写成报告,首先交地质调查所一份;野外采集的标本、化石必须交地质调查所研究保存,备份的方可由美方携带出国。黄汲清的要求是现代国家都实施的考察成果和标本首选拥有权,但长期以来西方人在中国考察是不受限制的,使国家资源受到极大的伤害。黄汲清捍卫了国家地质考察的主权,保护了祖国的矿产资源,也结束了西方人把中国作为探险家乐园的历史。
正是黄汲清的这个决策,孙健初随西北地质矿产试探队对玉门石油进行了科学考察,一年后,将玉门考察报告完整地交到翁文灏手中,最终决定开发玉门石油,使玉门油矿成为中国石油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