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 年, 在 我 国 东 北 辽东半岛爆发了一场日本与俄国争夺殖民利益的激战,结果俄国败北,日本夺得了从长春至旅顺的南满铁路及其附属地控制权,1906 年成立了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这个臭名昭著的铁路公司,成立伊始就筹办了一个地质调查所,目的在于掌握东北蕴藏的各种矿产资源,为伺机掠夺提供准备。
满铁地质调查所的建立满铁地质调查所雇用了大量有名望的日本地质学者。起初,受条约的限制,满铁地质调查所只能在南满铁路的干线和支线附属地进行地质调查。 1931 年日本发动 “9·18”事变,侵占东北全境之后地质调查的范围扩大到内蒙古东部和长城脚下。1937 年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满铁地质调查所的魔爪又延伸到华北地区。日本地质学者所到之地,发现的矿藏全部遭到劫掠。 《满铁史》一书中做了详实的记载,选录几段满铁地质调查所在东北的罪恶行径,便可知这个机构何尝了得:
1908 年 2 月,满铁地质调查所所长木户中太郎和抚顺矿矿务课长田岛犹吉二人,曾到该地作了实地调查并写成了报告书,从此日本始知这里具有大煤田,这也是满铁染指阜新煤田的开始。1909 年 8 月,满铁地质调查所所长木户中太郎等人开始调查鞍山铁矿,了解到鞍山附近的铁石山、西鞍山、东鞍山等处铁矿埋藏量极为丰富。满铁首脑决定着手攫取鞍山一带铁矿的开采权,并准备就地筹办炼铁厂。
1913 年 7 月,满铁中央试验所接受一名中国人的委托,鉴定一种烧不成石灰的“石灰石”,经过化验发现那是一种世界上罕见的菱镁矿石。菱镁矿是炼钢工业所必须的耐火材料,又是日本缺乏的。当时,只有匈牙利出产菱镁矿石,日本的八幡制铁所和中国的汉阳铁厂,都从匈牙利进口这种矿石。由于过分靠进口在国防上很不利,日本曾经用国产的铬铁矿作为代用品。狭长的岛国日本矿产资源贫乏,最稀缺的是石油,90% 以上的需求量依靠从美国和东南亚的荷属东印度公司进口。日本开始明治维新的时候,由于紧缺石油严重阻碍了工业化进程,称这一时期为“日本暗谷时代”。因此,日本做梦都想从俄国手里抢来的满洲榨取石油。满铁竭力在东北进行石油资源调查,然而东北的地域太辽阔,大范围的山川地貌都是原始状态的处女地,地质学意义上的研究一片空白。日本地质专家继俄国人之后,从上个世纪 20 年代初开始涉足松辽盆地进行地质概查,命名了一批至今仍在沿用的地层名称:
1921 年,日本人山本正雄在四平火车站一带进行地质调查,测绘了十万分之一比例尺的地质图;1927 年,日本人羽田重吉在辽宁昌图县泉头火车站附近发现了红色砂泥岩露头,把这组地层命名为“泉头层” ;1931 年“9·18“事变之后,日本占领了整个东北,地质调查不再受南满铁路附属地的局限,范围扩展到伪满洲国全境。次年,日本人木村六郎编制了 40 万分之一比例尺的吉林地区地质图说明书。 同年,日本人还在鞍山、抚顺、阜新等矿区进行过磁法、重力、电法、地震和放射性等地球物理方法探测。由于录取的资料质量太差,就勘探石油而言没有可利用的价值;1934 年,日本人内野敏夫和酒井湛在吉林省德惠县松花江铁路桥一带描述地层剖面,测绘了柱状地质图,并把这套地层命名为 “松花江统” ;1937年,日本人崛内在黑龙江省绥化县四方台附近克音河边发现了出露的地层,命名为“四方台层”;1942 年,日本人小林贞一和铃木好一等人研究了“松花江统”中的淡水化石,把出露在吉林省农安县伏龙泉镇附近的地层命名为“伏龙泉层”。
日本人在松辽盆地内部所做的这些地质调查虽然没有发现什么矿藏,但却是日后勘探石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杨继良,在 1994 年发表的《大庆油田地质规律与勘探经验》一文中提到:日本地质工作者实测了松辽盆地内部和周边的地质剖面,并进行了建组命名,如泉头组、伏龙泉组、四方台组等,为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资料。
中国政府同时期的勘探
日 本 人 开 始 在 东 北 进 行 石 油地 质 调 查 的 时 候, 打 内 战, 争 地盘 的 军 阀 也 没 有 闲 着。 北 洋 政 府1913 年与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签订了《 中 美 办 油 矿 合 同》。 当 年 冬季,美孚石油公司委派石油地质专家克拉普(F·G·Clapp)和富勒(M·L·Fuller)负责领导的 6 个小分队来到了中国,其中一个队在内蒙古和东北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石油地质调查。据说只是到了热河山区边缘走马观花看了一圈,回到北京后发表了令人失望的结果。
1922 年美国矿冶工程师学会(AIMME) 论 丛 第 68 卷 1105页 刊 载 了《 中 国 和 西 伯 利 亚 的 石油 资 源》 一 文, 美 国 地 质 学 家斯 坦 福 大 学 教 授 勃 拉 克 韦 尔 德(E·Blackwelder) 当 时 认 为:“中国东北地区也和华北一样,不会含有大量石油。”1926 年美国地质学家协会学报(AAPG)第 10 卷第 1073 页刊登了美孚石油公司评论《中国东北含油远景》一文,说的更为悲观:“从岩层类型和其年代来看,中国东北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泛指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是不可能有石油的”。
东北王张作霖并不死心,1928年再次邀请美孚石油公司的来东北进行石油调查。不知道美孚公司出于什么目的,或许是收了银子不好交差,含糊地说发现了多出油苗。这一消息刺激了预谋独霸东北的日本,立即派出有名望的地质学者新带国太郎到东北来打探消息。新带国太郎的公开身份是日本满铁株式会社地质调查所的参事,暗中执行觊觎东北矿产资源的特殊使命,专门负责搜集东北地区有关石油方面的情报。
据说,1928 年满铁出钱,新带国太郎出力,购买了 20 匹肥壮的骡马驮运器材和给养,招募了 10 名俄罗斯人当顾问,雇了几名熟悉路径的中国人做向导,经过一个冬天的准备,拼凑起一支探访石油的考察队,等候春暖花开的时候出征,计划从哈尔滨出发沿着中东铁路线向东徒步行进到牡丹江上游的森林地带进行沿途踏查。1929 年的春天,没等冰雪融化,急着为日本帝国立功的新带国太郎带领考察队走进了绵绵的张广才岭。林海茫茫,遮天蔽日,沿途查看岩石露头,即便有当地人引路他们也不敢离开铁路线走的太远。 历时两个多月的艰难跋涉,新带国太郎的踏查没有得到任何与石油有关的所获,令他非常沮丧。
新带国太郎向满铁地质调查所申请经费,着手筹备第二次石油考察。1930 年的 4 月,新带国太郎怀着发大财的梦想,带领随行人员从哈尔滨乘火车直奔满洲里,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呼仑贝尔草原上的扎赉诺尔煤矿,直奔托里斯基提示的岩床。很快他有了颇丰的收获,采集到了许多岩石样品,装了几包匆匆乘火车赶往大连,送到满铁株式会社中心试验所进行化验分析。发现岩样中的确有烃类化学物质残留的痕迹,但是到底是什么还不太清楚。新带国太郎马上又将岩石样品送回日本,在德山海军燃料研究所再次进行成分鉴定,结论很明确:岩石样品中残留的烃类物质正是石油氧化后形成的沥青。
消息一经披露, 立即引起轰动,1930 年哈尔滨发行的日文和俄文报纸上相继出现了简要的报道:“满铁投入了很大的经费,计划在北满探索石油资源,历时多年,终于在这里发现了油田。为此,满铁已经投入了三万多日元。”捕风捉影的记者显然夸大了新带国太郎的发现,把一处油苗说成了油田,但是在东北发现了石油露头却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国民党南京政府也不甘示弱,迅速派出地质专家前往扎赉诺尔跟踪调查。上个世纪 30 年代初,至少有美国、俄国、日本和中国四个国家的地质工作者在东北进行了以寻找石油为目标的地质概查。范围大致是沿着东西方向的铁路从牡丹江到满洲里,基本上是在松辽盆地以外的地域做了分段的地面调查,并没有深入到盆地内部进行地质钻孔,仅仅是在地表寻找石油露头而已。扎赉诺尔出现的油苗像一盏荧荧如豆的小油灯,在茫茫的黑夜里摇曳着诱人的亮光。野心勃勃的日本把走出暗谷的希望寄托在即将霸占的满洲,关东军磨刀霍霍,东北的命运到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