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中国第一座石油机厂
时间:2019-08-10 12:14
来源:
作者:马镇
这张玉门油矿机厂的工作照大约拍摄于1942 年, 皮 带 式的动力传送点破了机床的陈旧和设备的简陋。由于物资的缺乏,机厂初始仅有一台车床,一台钻床,一台牛头刨维持着全矿的机械修配和制造,后来又从萍乡煤矿调过一些破旧的机床,也不敷派用。好在有一位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机械系的主管工程师(即厂长)单喆颖,由他指挥着帐下的工段领班,依然成就连连。他是单枪匹马闯戈壁,懂机械的就他一个,还有一位是绘图员,其余都是工人。玉门油矿正式开发后,机厂逐渐发展到近千人,技术员才随着多起来。
玉门油矿机厂虽然简陋,但对戈壁孤岛上物资奇缺的油矿,它却要担负起所有机械的维修和制造,致使业务包罗万象,大至锅炉电机、钻采设备、炼油装置的制造维修;小到菜刀、煮饭锅、炒勺、冬天取暖炉子的制作,无所不能,全矿的人称他们是“万能的机厂”,单喆颖也被称为“万能的主管工程师”。说说单喆颖过五关斩六将的事吧:一日,矿长严爽派人从重庆订购的钻机封井器,高压下漏油漏气不能使用,送到机厂维修。单喆颖出手再造,先用钢板焊成阀芯,再用铸铁包铸成一体,经试压一举成功。采油奇缺输油泵,又采购不到,严爽无奈请单喆颖试造。
单喆颖依照美国输油泵设计图纸,很快制造出不输美国货的输油泵。从此油矿 80%的输油泵由机厂制造,让油矿员工倍感自豪。原油炼制后的废渣油无法利用而丢弃,矿区生活用煤却年需万吨,于是,总经理孙越崎“下诏”,悬赏二百万元给能够制造出渣油炉的人。单喆颖“揭榜”,随即发明了渣油炉:一个上小下大的三层铸铁塔盘,使用时先将渣油滴到顶层盘上,盘满再溢滴到中下层盘上,点火后渣油气化完美,火焰干净无烟。孙越崎欣喜若狂,但二百万元的悬赏因财务制度最终只发了二万元,单喆颖全部为机厂员工卖了技术书籍。内疚的孙越崎直到晚年还为这件事致歉。矿区用水量日益增大,需要高程水泵将石油河的水提到岗上。水泵外购不到,孙越崎只好请他的老部下单喆颖想办法。
单喆颖利用套管做主体,再从材料库中挑得一些废旧材料,设计焊制成两台高压水泵,用两台柴油机驱动试车一次成功。河水上岗,全矿欢呼。输油管道建成后,总是解决不好原油冬天凝固的问题。孙越崎只好把这个难题又交给单喆颖。万能的单喆颖在输油管内设计安装了一条细的蒸汽管,输油的同时输送蒸汽,原油在蒸汽的高温下自然保持液态不再凝固了。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使用蒸汽加热法输油,单喆颖也成为中国蒸汽加热法输油第一人。运输课的一辆汽车发动机的凸轮轴断了,有人建议找机厂修,司机对机厂的技术不屑一顾,妄说!这种轴连西安都修不了.把损件拆下来研究测量后,先在车床上车个轴,再按测得的数据用手工去掉多余部分,打磨淬火做成新轴,装上试车,汽车行走如初。单喆颖领导的玉门油矿机厂名声远播,成了兰州以西新疆迪化以东一千三百公里内唯一的“万能机厂”,在抗战艰难的岁月里,以简陋的设备承担起中国石油工业拓荒期的机械制造重任,实为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