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视点

创新驱动深海开发

时间:2016-02-01 14:51 来源: 作者:康宏亮
创新驱动深海开发
——第六届海洋工程技术装备论坛圆满落幕
     由《石油与装备》杂志主办的第六届海洋工程技术装备  论坛日前在海口圆满闭幕,来自业界的权威学者、专家分别对当前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势进行了的深入探讨。
面对不景气的经济形势,投资大、风险高的深海开发面临巨大挑  战。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表示:“海工开发的前提是需求,  而当前的市场需求是要通过创新来谋寻的,中国必须走上一条创新拉动需求之路。”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创新一词无疑成为各位专家学者  提及频率最高的词语。无论从国家战略层面分析还是三大油  公司等发展规划中,创新驱动已然成为中国海工装备发展的  弦上之箭。
    侧重原始的概念创新
    众所周知,海洋开发是需要极高理性的,其不像一些小  作坊,可随时收场。政府在此方面的决策也非常慎重,需要  事先做好顶层设计,然后由大型企业执行。虽然当前开采形  势并不乐观,但这并不意味着海工产业的发展就会滞缓。
    顾心怿院士表示:“虽然目前中国有981 等受世界瞩目  的工程,但我们在平台建设中,原始的概念创新并不多。比  如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概念均由国外首先提出。以胜利油田为  例,其沿海海滩平滑,两米水深时船平台不能工作,类似这  样的问题都需要中国的大企业、科研院所来解决。这些问题就是需求,中海油、中石化等要做出表率,采用共同探讨研  究方式,使中国走上真正的海洋强国之路。”  中国海洋开发如深海探测基地、自由贸易港、海洋国防、甚至海洋城市的建设等需求是完全具备的,只要保持一种概  念上的创新思路,产业发展就会顺利前行。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标准
    纵观当前海洋油气市场,由于工作量放缓,出现了钻机  过剩现象。大量的新钻机投入难以实现,所以很多企业选择  尽量延长钻机的使用寿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控制成本。然而对于平台的寿命检验,虽然很多专家学者已积累多年经验,但标准仍在不断发展中。也就是说,理论上来讲,中国钻机  的检验标准并不完善。
    中海油副总工程师姜伟认为,国内的防喷器报废标准由  陆地油田提出,十六年必须报废。然而有人提出,只要防喷  器没有出现液压本体不可修复的一些缺陷,就可以继续使  用,具体年限没有规定,美国的诸多企业也是如此。毕竟设  备如此昂贵,达到几千万美金的海工设备比比皆是。“经过  这几年的探索,国内外的一些具体经验的确存在一些差异,  国内陆上设备可能出于对供应企业发展的推动考虑,报废标  准偏硬性,但当前中国主要的关键装备还需进口,所以对于  设备的报废标准还需要进行更深一步探讨。总体来说,国内  企业应对实际问题予以重视。”姜伟进一步解释道。
    消化吸收国际前沿技术
    深水开发投资大,因此往往对回报的要求也比较高,在  开发前,要确定油井产量充足,多数情况下,投产时油流以自喷为主。到了中后期,采油电机才会派上用场,一般的 机尺寸相对较大,并对其温度、压力、耐久度等适应能力及寿命周期有很高要求。
    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来讲,提高电机的有效工作参数尤为  必要,因为深水的检泵周期约五六年,所以在检修前,电机  的性能要持续稳定、可靠,这是目前企业需要面临的首要问  题,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  当前中海油在深水领域正在进行水下三维实时成像、水下精准的定位等实验,并积极努力地向英方引进相关技术,除提升自身设计能力外,海洋工程领域里是否有未来的市场  需求,还取决于中国企业是否下定决心,加大力度对国际上  专业化公司技术的吸收与消化。
    装备采购面向全寿命周期
    在采办服务项目时,中国企业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以当次  的采办成本作为决策依据的,尽管很多石油工程装备的寿命周期长达20 年。据了解,在国际知名油公司的预算报告里,并非以当期的内部收益率决策为依据,而是考虑设备的全寿  命周期效益。也就是说,单次的采购成本未必最低,企业所追求的是采购、改造、维护等一些列工作的成本最低化。这  对于海油的大型工程装备采办意义重大。
    姜伟称,中海油在采购过程中也未刻意的追求一次采购  成本最低化,外界对中海油的低价中标行为了解并不全面。比如装备主机、动力补偿系统仍依赖于国外,但有些技术含  量相对较低如阀门等小配件,因为构不成垄断性,所以市场竞争更为突出,其结果就是价格被拉得比较低。当然,这对油公司来说是好事,但还是要考虑一个度的问题,防止行业步入恶性竞争的环境中。如较为关键的器材采办,中海油会特别强调,注重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与效益,而非走向成  本最低的极端上去。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网 世伟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伦贝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