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受能源需求的推动,走向深海,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国际能源机构统计,全球深海能源储量占全球能源的34%,预计到2015年海洋石油产量将占全球石油产量的39%,“下一桶油,来自海底”,深水油气将是未来油气资源的重要方向和生产基地。
世界深水开发投资加大勘探开发亮点纷呈
近年来,开发海洋,尤其开发深海,已是全球能源热点。海洋深处不仅存在大量的矿产资源,更为重要的是,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国际上一般将水深超过300米海域的油气资源定义为深水油气,1500米水深以上为超深水。深水、超深水资源量占全部海上油气资源量的30%~40%。在全球重大勘探发现中,50%来自海洋,主要是深水海域,但是分布十分不均,主要分布在巴西、墨西哥湾、西非三大热点地区,此外,还有新发现的深海地区,如东南亚和澳大利亚。
能源咨询公司Douglas Westwood《2013~2017年全球深水市场预测》报告分析认为,2013~2017年,全球深水项目投资将升至2230亿美元。在“亚洲海洋技术论坛”上,《亚太海洋勘探开发研究》报告指出,亚太地区未来五年深水勘探开发活动将有显著增加,到2017年深水开发投资将翻一番。
“亚太地区的深水开发将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Douglas-Westwood相关负责人表示,“亚洲一直被视为‘旧平台墓地’,但这将发生重大改变。在大多数亚太区域,浅水生产成熟得非常快,推动更深水域勘探开发需求的增加。整个地区深水生产当前占供应的7%,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7%。”
该报告认为,与过去五年的 6,212口井和593亿美元的生产费用相比,未来五年亚太地区总钻井数将达6,995口,生成费用约为738亿美元。2013~2017年间,亚太地区深水(500~1000米)支出预计将增加46%,从42亿美元到61亿美元,这将占该地区可移式海洋钻井装置(MODU)钻井成本总额的33%。同一时期,全球预计将会有854口深水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井,其中574口井在亚太地区。根据深水勘探开发活动20%的绝对增长,亚太地区期望超过世界其它地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将占该地区规划深水勘探开发活动的87%,其中澳大利亚占22%,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分别占17%,印度占16%,马来西亚占15%。
亚太地区钻井公司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是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以及高温高压储层环境条件,因而亚太地区将需要更多的高规格钻井装备。
“某些方面所需求的技术已投入生产,如GOM所需的七个闸板防喷器组”,挪威船级社(DNV)亚太、中东区技术经理Mike Brogan说,“20 K的钻探装置钻机还是一个很大问号。当钻压增加时,钻井船需要更大空间以便容纳顶部设备,如起重设备和相应增加的甲板载荷需求以及新的挠性软管。20K钻探装置将会实现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从不可能实现的10K~15K钻探装置,都已经做到了——但它将会采取合作生产。”例如,BP已和Maersk钻井公司合作研发适于储层达20,000psi和 350℉的深水钻井平台的概念设计。
深水装备极具潜力 瞄准水下生产系统
就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而言,美国、欧洲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以研发、建造深水、超深水高技术平台装备为核心,具有大量的技术储备,垄断着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及管件配套设备供货;韩国和新加坡,它们在总装建造领域快速发展,占据领先地位,目前也在向深水高技术平台的研发、建造发展,而我国在研发、设计、总装机总承包的能力等方面相对不足。
QUEST公司对全球海洋石油水下生产系统预测,未来水下井口数、水下生产系统投资和脐带管铺设量都将强劲增长。Arkwright报告分析显示,全球对浮体钻井船(钻井船和半潜钻井船)到2020年的需求强劲,预计2012~2020年年平均需求增加14条浮体钻井船。可以预见,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市场极具潜力,这将是一个潜力巨大、利润丰厚的市场。
深海开发技术和装备是关键。挪威和巴西都已成为深水勘探开发技术领先的国家,现在它们已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这与它们的主要深水技术规划、系统研究和研发投入密不可分。比如,挪威制定并实施了面向21世纪的油气勘探开发科技研发划“OGZI”,由基础研发项目和应用研究项目组成,包括深水生产、处理和运输、储层表征、三次采油等八大关键技术。巴西联邦政府与巴西石油公司联合开展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攻关计划“PR0CAP”,且相应的科研投入都比较大。
应对挑战:智能制造和集成服务
中国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数据显示,近海海域分布有6个大型油气盆地,石油资源量达275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达10.6万亿立方米。丰富的资源令人期待,但深水化实力不足、一些高端海工装备制造的关键技术及设备相对落后和部分关键零部件工艺对国外的依赖,则成为深水开发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
中国南海拥有最大的深水开发潜力。2012年,中海油以“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为核心,已打造一支作业能力达3000米水深的联合深水作业船队,首次在我国南海深水区实施自营深水钻井,并在南海深水区取得第一个自营天然气新发现流花29-2,虽然这使我国深水勘探开发能力和大型海洋装备建造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但这也只是一个好的开始,奠定了中国自主开发深海油气资源的装备基础,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以制造一艘LNG船为例,韩国需要6个月,而中国则需要9个月,多出3个月时间就会把成本优势抵消。由此可见,我国深水勘探设备、作业船、海工辅助设备和海上溢油应急能力等还有待提高和突破。
“海洋工程装备属于高投入、高风险产品,从事海洋工程装备建造的厂商必须有完善的研发机构、完备的建造设施、丰富的建造经验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复旦大学芮明杰教授告诉记者,“制造技术变革方向是智能制造、数字制造。高附加值船舶制造需要先进的制造技术,先进的电子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特定用途技术的集成。”“制造业服务化是另外一个重要变化,例如制造总承包,其中加工外包;又如从单纯的造船商转变为制造集成服务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