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访

做中国海工装备的领军企业——访中国船舶重工

时间:2013-09-30 15:34 来源:

今年3月底,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首次率部亮相cippe海油展,给业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前,世界船舶业的拐点尚未显现,而国际油价上扬态势相当沉稳,中船重工此间发力海工装备业,意在解“危”破“阵”呢?还是另有发展图谋?……日前,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中船重工集团副总经理吴强先生。

十年造就北方大型船舶集团

《石油与装备》:中船重工在世界船舶制造业名声显赫,在国内形成“南北对视”之势,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公司及船舶建造上的优势。

吴强:中船重工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经过十年耕耘,目前拥有42家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和20多家专业公司,拥有员工14万人、总资产2200亿元。

中船重工主要业务领域包括军品、民船和海洋工程、非船三大板块。在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领域,中船重工拥有我国最强、最完整的研发、设计、总装建造和配套体系和能力。在研发、设计方面,集中了我国舰船和海洋工程装备研究、设计的主要力量。拥有3万多名科研设计人员,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0多个大型实验室和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授予的“国 家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心”,具有很强的自主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

在总装建造方面,拥有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我国目前最大的造修船和海洋工程基地(青岛海西湾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集群),能够按照世界各主要船级社的规范和各种国际公约,设计、建造、改装和修理各种油船、化学品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LPG船、LNG船、工程船舶以及包括钻井平台、浮式生产系统等在内的各种海洋工程装备,已形成年造船能力1200万吨。

在配套方面,拥有国内最齐全的船舶和海洋工程相关配套能力,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各种系列的舰船和海洋工程装备所需的低、中、高速柴油机及动力系统、电力系统、甲板机械、舱室设备和仪器仪表等设备的综合配套能力。

中国海工装备业的先锋力量

《石油与装备》:海工装备的发展与船舶工业与有很大的关系。谈及国内海工装备业,中船重工是奠基之者一,请您介绍一下在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及主要业绩。

吴强:中船重工在国内率先进入海工装备领域,从上世纪70年代为国内承建钻井平台以来,技术实力由弱到强,产品由浅海走向深海,由国内走向国际,已累计建造各类海洋平台及FPSO30多座,海洋工程三用工作船等特种海工船舶30多艘。

其中,JU2000钻井平台是我国承接的作业深度最深、技术最复杂的自升式平台;系列化建造了10万吨、15万吨、17万吨、23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2009年完工交付了美国诺贝尔公司“大陆架六号”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水深超过3000米,是我国首次建造交付的第六代半潜式钻井平台,标志着我国海工装备建造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批量承接了大马力海洋三用工作船和平台供应船,形成了8000、11000、14000、18000、22000马力系列船型,打造了海工特种船国内领先的武船品牌,正在开发全球最先进的5万吨级深海起重铺管船;一批平台动力模块、生活模块、电站、单点系泊系统、资源勘探设备、热交换设备、拖缆机等配套设备批量交付。

《石油与装备》:据了解,中船重工拥有较强的大型成套设备和高科技产业的开发、制造和集成能力,上百种自主产品服务于石油石化、能源动力等10多个行业30多个领域。但与主业相比,这些机械产品在行业宣传力度不够。

吴强:是的。在石油石化领域,中船重工相对而言是后来者,但是凭借集团所具有的机、电、液、控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开发的产品已进入勘探、钻采、集输、炼化等整个产业链的多个领域,并在部分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

比如,在勘探领域,各类测井系统及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并应用于国外油田勘探作业;在钻采领域,开发了柴油及双燃料发电机组、无磁钻铤、抽油泵、泥浆泵及各类防腐组合泵、特种泵、高压防硫除砂器、阀门及阀门遥控装置等;在集输领域,开发了石化专用铁路罐车和输油管道封堵设备等,目前正在国家能源局的组织下,承担“西气东输”工程核心设备——燃压机组的总包研制工作;在炼化领域,开发的螺杆压缩机组、火炬点火系统、余热锅炉、各类反应器压力容器及防腐产品广泛应用于各大石化企业。我们觉得,以后光埋头苦干不成,还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

大力推进能源装备发展战略

《石油与装备》:从参加海事展到海事展、石油展两展并重,从参加国内cippe和美国OTC两大展览会,表明中船重工的业务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为何会有这种变化?今后,如何打好海工装备及石油石化装备发展这张“牌”?

吴强:众所周知,船舶工业是集制造业大成的一个特殊行业,由于自身涉及产业面广,涉及技术领域众多,既有大型机械及通用机械制造,同时又涉及机、电、液一体化技术,产业领域可谓“包罗万象”。

近十年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中船重工发展最快的十年。中船重工紧紧抓住这轮船市高峰,加快发展。同时积极推进集团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着力将中船重工发展成为类似日本三菱和韩国现代等综合性装备制造集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决定把能源装备作为下一步非船产业的发展重点。进一步加强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火电、水电等传统能源以及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开发力度,其中,重点包括海工装备和石油石化领域。

海洋工程装备和石油石化行业覆盖面广,相关技术和产品繁多,各个领域和方面都有一些专业公司具有特殊的优势,在发展上,我们希望与相关优势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强合作。今后,将加强与三大石油公司、华电、华能等大型能源“内企”的强强联合,同时积极拓展与能源领域国际知名“外企”的合作。目前我们已与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美国J Ray McDermott公司在青岛海西湾组建了海洋工程合资公司。

目前国外在钻井平台、LNG、 FPSO等海工装备的关键技术或关键设备上仍占上风,比如海洋平台(船)的上部模块和海工配套设备。未来五年,中船重工将充分发挥船舶工业企业所拥有的综合竞争优势和强大的研发、建造和集成能力,努力抢占海洋工程及船舶市场的高端,跟韩日欧美同台比拼。

《石油与装备》:目前民船及海洋工程、非船板块已经是中船重工最大的创效板块。“十二五”期间,中船重工有何发展目标或长远规划?未来如何定位?

吴强:2009年,中船重工经济总量同比增长18.5%。今年营业收入预计将超过1400亿元。

目前中船重工正在开展“十二五”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初步规划,2015年造船能力达到1600万吨,低速柴油机产能达到800万马力;进一步提高海洋工程装备批量制造能力,成为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领军企业;非船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非船产值达到集团经济总量50%。使集团公司成为国内最强最大、国际一流的船舶集团,同时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型装备制造与集成供应商,并有望进入世界五百强。

中船重工在“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能源装备产业,到2015年能源装备产业总产值力争超过600亿元,占集团经济总量比例由14%提高到20%。海洋工程装备产值超过200亿元,石油石化装备产值超过60亿元。中船重工正向大型综合性能源装备企业一步步迈进。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 全球石油化工网 世伟洛克 北京石油展 API 斯伦贝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