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202202101
P. 57
Enterprise Report 2021 年度行业回顾
度随钻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可同时 输送。信号传输速率不低于 5.6
测量 T1 和 T2,适用于更复杂的 万比特 / 秒,输电功率为 500 瓦,
井下环境。 未来有潜力提高到 3000 瓦。沿
主要技术进展:MagniSphere 钻柱不需要安装信号中继器,从
随钻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可同时测 而简化信号传输通道,降低信号
量 T1 和 T2,确定地层流体中的 传输中断的风险。现场试验表明,
氢核在受到磁场组合刺激后极化
有缆供电钻杆具有可靠的供电和
和弛豫所需时间,有效扩大了传
信号双向高速传输能力,其操作
统核磁共振测井的适用范围(一
与普通钻杆相同。2021 年 3 月,
次下井便可完成对地层中重流体
美国一家大型钻井公司采购了两
和轻流体的表征),具有处理速
套有缆供电钻杆。有缆供电钻杆
度快、测量结果精度高的优点。
代表钻杆技术和井下信息传输技
另外,MagniSphere 随钻核磁
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基于向井
共振测井采用了先进的人工智能
下供电技术,未来将发展井下电
技术,具有智能化数据处理能力, 旦攻克了向井下供电技术,也就
动智能导向钻井系统。
可在数据采集时,快速完成数据 同步解决了数据的实时、高速、
大 型低 温 液化 氢 运输 船 引
筛选、处理流程并及时传输给钻 大容量、双向传输问题,从而推
领大容量液化氢运输趋势。氢是
井作业决策者,有利于优化钻井 动钻井井下电动化、智能化和实 55
未来燃料的首选材料,是燃料排
轨迹,增大油藏接触面积,进而 时地层评价。挪威一家公司研制
放引发环境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案。
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目前, 成功了可向井下供电的有缆供电
随着用氢量的扩大,建立液氢安
MagniSphere 随钻测井技术已 钻杆。
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现场试 主要技术进展:用铜线编织 全供应链的需求日益提升。船舶
验,包括黑海地区和中东地区等。 层取代传统电缆。在普通钻杆内 运输是液氢运输的最有效方式,
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更好地 壁加一层经绝缘处理的铜线编织 当前以小型运输船为主,缺乏大
表征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地 层,由 816 股独立的铜线编织而 型运输工具。川崎 重工设计了
层流体特性,能有效改进钻井决 成。通过湿连接实现向井下供电 一种万立方米级的大型液化氢
策,优化井位,提高油田产量。 和数据高速传输。在编织层的两 运输船。
有 缆供 电 钻杆 的 成功 研 制 端各装一个可自清洁的连接头, 主要技术进展:研发了一种
推动钻井向井下电动化迈进。 钻杆完成紧扣后,相邻两连接头 大型货物密封系统,采用独立的、
向井下安全可靠地供电,是长期 实现“硬连接”(湿连续),从 自支撑的设计,其结构能够灵活
困扰钻井界的一大技术瓶颈。一 而实现电力和信号在两钻杆之间 应对装载低温液化氢时发生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