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202302107
P. 75
New Knowledge·Petroleum Professional 石油人物 新知
我的石油地质生涯 (下)
□ 李德生 /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 数十年的科技工作 中 心 在 青 西 凹 陷。”1960 年 至
中,我参与了以下
1963 年大庆石油会战期间,我们
七个方面的创新研
究: 对下白垩统姚家组和青山口组地
层在生产试验区内钻了多口全部
取芯井,在这两套地层黑灰色泥
陆相油气形成与聚集规律
岩内取到了大量富含介形类化石
我不是“陆相生油论”的创 (工人俗称“芝麻饼”)的岩芯。 李德生院士
导者,前辈学者如潘钟祥、黄汲 有机地化分析生油指标很高,证
清、孙健初和陈贲等做了许多开 实了松辽盆地下白垩统陆相生油 光、黄汲清、陈国达、张文佑和
创性的研究工作。我在这一理论 的理论。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 朱夏等教授。对外开放后,也与
的发展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些补充 一些外国学者,如 H.D.Klemme
实践,证实了陆相油气可以聚集
发展和承前启后的作用。1953 年, 和 A.W.Bally(美)等教授进行 73
形成超级巨型油田。中国克拉通
在《陕西延长油田上三叠统浅油 过广泛交流。1959 年 4 月,我在
自晚二叠世海水退出中朝地台,
层的储油和出油条件》一文中, 石油科学研究院曾从事过一项研
中三叠世海水退出扬子地台以后,
我提出,陕北盆地是一个下降盆 究任务,编制“1:300 万中国沉
在中、新生代地质时期,湖相沉
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生物群有羊 积盆地分布及地质背景图及说明
积广泛发育。因此,我国陆相沉
齿植物、新芦木、银杏、方鳞鱼 书”。该项成果在当年 11 月石油
积盆地具有规模大、时间长、类
及小软体动物等,其环境可以造 工业部第三届科研会上宣读。我
型多、沉积厚和有机质丰富的特
成有机物的堆积和石油的生成。 研究了中国西北、华北、东北、
点。这一理论的验证是对过去以
在 1960 年 出版的《甘肃石油地 东南、西南、西藏和台湾等地区
海相生油为主的世界石油地质学
质》一书中,我写道:“酒泉盆 大小共 219 个沉积盆地,奠定了
的补充和创新。
地第三系油藏的生油岩系为下白 我研究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的
垩系下新民堡统的灰黑色页岩湖 基础。1981 年,我在中国石油学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
相沉积,因其有丰富的腹足类、 会第二次年会(长沙)上宣读了
斧足类、介形类及鱼类等生物遗 我对这一学科有兴趣,得益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
迹, 厚度 超 过 1000 米。湖 盆 的 于许多前辈学者的指导,如李四 一文,将中国含油气盆地划分为